文/賴黃宗、蔡婉緩、賴凱岫、邱孝茹、黃雅如、卓昌賢 原民團

 

《摘要》

新竹巿的原住民多散居各處,僅有二處有部落型態,其他則無集中之點,且遠離原鄉文化,因此在推動文化及族語文教學上,常有無從著力、不知目標為何之感。本文從原住民輔導團(以下簡稱原民團)之工作出發,介紹原民團如何透過分析討論,型塑出都市原住民(以下簡稱都原)生活及教育的新風貌,為本巿都原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札根現在、傳承未來,為都原文化找出自己的樣子與論述。


 

一、新竹巿原住民現況分析

  依據新竹巿三區戶政事務所資料,截止112年8月份,新竹巿在籍原住民人數為4540人,其中阿美族人數最多,佔38%;泰雅族其次,佔30%;其他各族的人數比率各是:排灣族8.5%、賽夏族6.1%、太魯閣和布農族各佔4.6%、卑南2.2%、魯凱1%。我們將各里的原住民標註於新竹巿地圖上,可看出新竹巿原住民的分布粗分為八個區塊。

1.人數最多的南寮里海濱康樂里:阿美族為多數。

2.海山里、內湖里,包含那魯灣村,阿美族為多數。

3.虎山里:泰雅阿美各半。

4.香山里:阿美族為多數。

5.曲溪里:泰雅族為多數。

6.千甲水源里:阿美族為多數。

7.明湖里:阿美泰雅族各半。

8.光華里:阿美族為多數。

  再就新竹巿各國中小原民學生數統計,國中原民學生數最多的學校,前三名為:建功、光華、南華,也與上述區塊呈現相符。在原住民族語文教學上,本巿因編制內教師具備族語教學資格,因此多倚賴教學支援老師擔任教學,本學期計有15位教學支援老師教授每週約150節課(不含社團),這些老師多數居住於新竹縣,每天交通往返於各校授課,非常辛勞,若非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支持,很難堅持下去。

 

二、原民團簡介

  因上述之原住民族語文教學環境,本巿原民團之任務、功能與其他領域團略有不同,說明如下:

1.原民團核心價值
(1)學得到:讓想學原民語的孩子都能學到。
(2)學得好:讓孩子學習原民語能學得好。
(3)學得巧:支持都原文化發展。

2.原民團任務:支持原住民族語文教師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習原民語。

3.原民團的執行策略及工作內涵:

  原民團本就是服務學校老師為基礎,能以族語教師為服務模式,並視族語教師為專家,原民團為支持系統,以服務領導支持本巿族語教學,使本巿原民學生學得好,並促進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及融合,其工作內涵包含:

1.建置族語教師支持連絡管道
(1)提供族語教師服務連繫方式。
(2)個別關心每年至少個別拜訪族語教師及社團教師乙次。
(3)提供教材、教具、教學模組⋯⋯等支持族語教師。

2.提供在地化教材或教學模組
(1)歷年語文競賽原民語朗讀之示範語音檔。
(2)在地化教案

3.協助訪視各校原住民課程
(1)辦理訪視了解各校辦理之情形與需協助之部份。
(2)發掘建置人才庫,包含族語教師及文化教師。

4.推動族語認證、文化課程,培養族語文化傳承人才
(1)辦理族語認證研習:協助學生及民眾參與族語認識,培養族語師資。
(2)辦理文化課程::提供多元文化認識與交流、都原孩子認識原鄉文化生活,找出新竹巿原民文化之特色與論述。

5.協助族語老師增能
(1)族語教學觀課(目標本年度至少邀請一場)。
(2)辦理或媒介增能研習。

 

三、回歸初心--原民團之成立

  原民團成立之伊始,是由新竹巿第一位原住民校長—王國生校長一手創立,配合97課綱本土語領域,於民國95年成團召募輔導員,以服務本巿原民學生,一開始只有校長與張美花老師二位團員,而後逐年陸續補足輔導員,形成一支「戰力」堅強的輔導團隊。

  「迴書是我的名字、鐵木是我爸爸的名字」王校長為尖石泰雅族人,泰雅族命名為親子聯名,校長在往來書信常以迴書鐵木之泰雅名自稱,個性真誠隨和,喜與人交友互動,可融入巿井之中,又能發光於杏壇,經常在墨寶中留下「迴書」二字,顯見其文采飛揚裡隱含著不忘本的初心。

  「方向對了,堅持走下去就會到達目標」,王校長經常以此話勉勵共事的伙伴,除了成立原民團外,亦一手建設高峰國小,從草創到學校順利運校,過程不免艱辛。但其帶人帶心的理念,讓許多老師願意跟著一起努力,惜於112年離世,但仍舊有許多老師懷念校長之為人處事,而原民團亦秉持著國生校長的初心,繼續為新竹巿原住民族語文教育努力。以下為原民團走過的點點滴滴。

(一) 文化體驗營,體驗原鄉文化

  在本土教育計劃的支持下,辦理體驗營活動,帶領本巿原民學生走入新竹縣的尖石和五峰鄉,與當地小學互動,體驗原鄉生活及文化。108年起擴大辦理,增為三天兩夜的學生體驗營活動,國生校長曾說過要帶著原民孩子踏查十六族;110年到111年疫情較嚴峻的時候,輔導員們總擔心活動是否取消,幸得保佑,皆過關得以成行,近幾年曾拜訪過臺南市西拉雅族的吉貝耍國小,體驗祭拜「阿立母」的儀式;到南投縣賽德克族的清流部落,體會承載著歷史傷痛的生命所綻放出的美麗;至南投縣布農族的雙龍部落,聽一聽耆老述說射日英雄的傳說以及百步蛇的復仇;於花蓮縣阿美族鶴岡國小,認識所謂的「八菜一湯」是把八種野菜煮成一鍋湯,以及實際鹽漬、火烤豬肉;在嘉義縣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感受其優質的部落觀光形象。

  足跡已走過泰雅、賽夏、布農、排灣、魯凱、阿美、賽德克、太魯閣、邵族、鄒族等地區,讓原民的孩子有機會認識原鄉,了解部落歷史、文化,進而更肯定自己的族群。

(二)族語認證--國生校長的堅持

  語言文化傳承的窘迫現況:原住民語言因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歷史的演變,長久以來面臨傳承危機,尤其身在都市的原住民孩子,已逐漸無法聽懂長輩們的使用族語對話的語言、不能完整或嘗試使用其族群慣用的生活語言,因此希冀能培養都原孩子語言傳承與生活使用的素養能力,為語言保存盡微薄心力。

  建構都原孩子語言的橋樑:在王國生校長的堅持下,為都原孩子開啟族語認證學習的過程中,歷年來固定於族語認證測驗日期出爐後,立即會排定測驗前學習精進族語的日期、鼓勵孩子報名族語認證測驗、邀請專業族語認證講師、練習聽說讀寫之學習場域、種種過程要感謝許多夥伴們協助,齊心協力搭建孩子學習語言的橋樑。

  永續營造族語認證的意義:族語認證針對不同程度學生有不同程度能力測驗,除了外在制度面的獎勵措施外;族語認證學習歷程的內在效應能有更多接觸學習原住民語言,使用自己母語的機會,期待能從家庭、社會、學校等不同面向,結合現有資源,全面推動語言延續。

(三)語文競賽--默默投入的老師,讓孩子登上全國舞台

  都原的孩子能在全國賽事和原鄉的孩子競爭並拿下特優佳績,其實經過許多年的努力, 除了族語認證研習,婉緩主任及凱岫老師年年協助原民孩子參加全國語文競賽賽事,讓孩子發揮實力,登上全國的舞台。

  凱岫老師回憶起第一次參與集訓的情形,是從100年開始陪伴拳擊隊選手陳念琴參加新竹市語文競賽複賽,當時還特別去那魯灣部落請教族人朋友如何穿著傳統服飾與發音,熱情的Ina還煮了一大鍋海鮮湯要替念琴補補身體,雖然後來念琴因與拳擊賽衝突無法參加,但也是她持續帶領的契機。

  在一群教支老師,包括:廖梅花老師、加一搭風·秋谷老師、賴傳榮老師、高秀花老師、蔡昀絜老師、蔡清郎老師、田誼穠老師、劉雅蘭老師、黃美萍老師、呂秋琬老師全力支持下,不論是專程回原鄉購買新裝,或是進行服裝改造,為了就是當天能讓孩子們自信滿滿地出場比賽。另外長期指導全國語文競賽,關愛原住民的李香蘭老師每次都會特別抽空指導學生,關心孩子的表現,也是創造原民佳績的功臣。

 

四、原民團未來之努力方向

  面臨族語及輔導人才之逐漸流失、都原文化邊緣化傾向,未來原民團可努力之方向如下:

1.族語教師人力開發
(1)持續辦理認證研習,發掘族語教師人才。
(2)加強族語教學、培養語文競賽人才,並追蹤連繫表現優良之學生,於步入社會後,可參與族語教學。

2.輔導人力之有效運用
(1)轉換論述,輔導人力由專家模式轉變為服務模式,強調服務領導,輔導人力不必然需族語教學專長,但需保有行政連繫溝通、計畫規劃執行、教學觀察評鑑之功能。
(2)服務仍需持續,基於多元文化之保存及教育公平性,原住民族學生於本巿為少數,教育之需求有其獨特性,無法與其他領域一視同仁,建議仍須保留輔導機制以維原民學生之受教權、家長選擇權及族語老師之教學權。

3.虛擬實驗學校之思維

  近年因應振興偏鄉條例,各縣巿原民地區學校多改制為民族實驗學校,發展在地文化課程,成為亮點,於保存文化大有助益。本巿學校皆為都會型,且原民學生不多,無有設立民族學校之條件,惟仍有文化保留之需求,建議未來可以?擬實驗學校之思維發展課程,設計在地之教學模組,規劃出屬於本巿之在地文化課程,甚至可以辦理第三學期之假日學校,成為本巿原民教育之一大特色,並為都原文化找出一條新路。

 

王國生校長墨寶,現掛於高峰國小體育館門口 新竹巿原住民人數里別分布圖
輔導員及李香蘭老師於全國語文競賽前為參賽選手加油打氣 王國生校長於族語認證研習中,勉勵所有學員努力學習通過認證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300191 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