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苗栗縣鄉下的國中畢業生,自小從未離開過家鄉、就在父母親不捨的眼神中背負著行囊,於民國72年來到了新竹市就讀當時的新竹師專,畢業後仍繼續佇留在此城市工作、購屋、成家!自此開展了他與新竹市長達37年之久的善緣!
「新竹市」又稱「竹塹」,乃是居住在新竹平原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音譯,康熙57年(1718),王世傑率族人由同安首先開墾竹塹埔,這是漢人開墾竹塹之開始。
新竹市建城歷史,於雍正11年(1733)始准植竹為城,後興建土城以防海盜,再由開台進士鄭用錫為首的竹塹士紳呈請興建石磚城,到明治後期,相繼拆除城牆,1905年實施「市區改正」後,僅保留東門。
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於71年7月1日起將原屬新竹縣之香山鄉併入縣轄新竹巿改制升格為省轄巿,省轄巿新竹巿政府於71年7月1日正式成立。民國79年11月1日新竹市下設東、北、香山等三個區公所,正式分區治事。
就讀新竹師專五年期間,雖然學校門禁嚴格,但仍利用課餘或假日時間,用心的認識了這個美麗城市!畢業後分發至新竹縣寶山鄉國小服務,但仍居住在新竹市區,服務滿二年之後隨即調入新竹市小學服務,為得就是愛上了這座城市。
新竹市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人口數450,021人,是一個非常迷你的高科技城市,一路看著新竹市從新竹科學園區的草創、東大路的拓寬、演藝廳及體育館的落成、東門迎曦門的新生、火車站前廣場的建設、新竹護城河的新貌、市區隆恩圳的整治、經國路綠園道的新塑、新竹市動物園區的再生、南寮漁港的海景、青青草原的綠意、新竹濕地賞蟹步道的夕陽美景等等,在在都讓這個小小的古城,蛻變成一座具有美學、美感又樂活的新竹城!
若只關注到新竹市相關硬體的建設,或許尚不足以彰顯出這座城市的美感層次!近年來,這座城市的人民通力合作,成就了多項精彩、豐富的活動與節目:
「新竹市生活節」:已經辦理過五年的新竹生活節,一直不斷為新竹市注入「美」的元素,打造的不止是幸福城市,而是以「生活是一種美學態度」的主題進行策劃,形塑一個「美學、美感、樂活」的城市。正因為生活當中處處營造的美學美感,讓大家一起放鬆享受生活之美,暫時放下忙碌的腳步,和家人、朋友很悠閒地坐在草地上,欣賞兒童劇團、手作DIY體驗、生活講座、草地音樂、異國音樂饗宴、街頭藝術擂台秀、國內外文創市集!感受著這座城市的遍地青草香、護城河流水聲,來場午後野餐聚會,一同慢步護城河畔。
「仲夏藝文季」:今年即將邁入第六年的仲夏藝文季,在新竹市各地的公園、宮廟呈現優人神鼓、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明華園戲劇團、紙風車劇團、台灣特技團及舞鈴劇場等節目,皆為免費入場,讓大家看好戲、住飯店、吃美食!
「隆恩圳景觀空間」的完成,讓這條台灣三大古圳之一的隆恩圳,串聯起新竹市中心最適合親子同遊的愜意綠廊,滿足親子休閒的功能,也創造都市中供人步行、停留的環境,讓水圳兩旁的巷道連結性更強,創造「大街串小巷」的親近美學生活美感。
「經國綠園道」嶄新、明亮且歡樂的設計有別於傳統水泥硬鋪面公園,增設了「高架平台」和「曲線步道」,用來保護公園內的老樹,不僅拉近人與樹的距離,也保障了樹木生長的空間,讓這綠意盎然的草地植被與自然通透的光線,成為市民熱門休閒美感新場域。
美感是國家進步的表徵、社會的成熟度、現代公民的素養之一。如何從教育的觀點讓孩子先從「無感」變成「有感」後,再進階到「有美感」,藉由欣賞觀察、體驗反思,進一步慢慢建構自己生活相結合的美感美學,其最終目標就是營造「美學新竹~美感樂活」的快樂新生活!
|
|
新竹市生活節~慢步護城河 |
隆恩圳景觀空間 |
|
|
新竹市國際風箏節 |
新竹生活節~與名畫同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