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淺談幼兒「學習區」

東門附幼張家婕老師
 
分享
 
 

學前幼兒該學什麼?實為一個大哉問!各種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型態百家爭鳴,見仁見智,難有定論,每一種教學型態及課程取向都有其中心思想及精神、教育理念及相關理論基礎支持著,舉凡蒙特梭利、單元、華德福、方案、高瞻、主題、河濱街、瑞吉歐、學習區等幼教課程取向,也各有擁戴者,但無論是何學派,萬宗歸一,都是導引幼兒自家庭教育邁入學校教育,走上團體生活與學習之路的途徑。

有關國內義務教育各階段課程的綱要或規劃標準,無論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從《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部均訂定頒布明確的規章與準則作為課程規劃實施依據,然學前教育目前並不隸屬義務教育範疇,也因其課程取向多元,均由幼兒園自行選擇決定,因此早期的幼兒園為了解決招生壓力,沿襲華人文化傳統的教育價值觀及符應父母的期待,課程規劃充斥著「家長的想要」,而非「幼兒的需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公部門持續努力解決的議題。

什麼才是學前教育該重視的「關鍵能力」?《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本法)於民國100年6月29日制定公布,並自101年1月1日施行,依本法第12條第2項規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及服務實施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為提供合宜的教保服務內容,達成教育與照顧的目標,爰於民國101年10月5日發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並在歷經4年研修後,於105年12月1日修正發布為《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以下簡稱課程大綱),並自106年8月1日起生效,作為學前教育階段課程規劃設計與實施的參考依準。

課程大綱的精神是「以幼兒為主體」,以「統整」取代「分科」;以「能力建構」取代「知識傳輸」;以「作息表」取代「課程表」,由「幼兒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期待」出發,區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核心素養。學習的主角永遠是幼兒,因而學習的內容與活動,是從孩子的生活經驗、興趣及階段發展的能力出發,由師生共同擬定活動內容,過程中隨著聚焦孩子的興趣與討論,老師逐步視孩子的學習需求選擇合宜介入引導的時機,透過學習環境規劃設計,給予情境鷹架,加深或加廣孩子的能力發展,並進一步能將所習得能力展現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變動快速的社會,知識隨時在更迭,懂得如何探究知識,有能力獲取知識,才是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及軟實力,學前教育不該直接傳達知識,而要重視孩子探究結果的過程及其能力建構。

「學習區」為幼兒學習活動環境佈置中,各領域學習活動空間的總稱。教師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空間中,依活動主題或單元,及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學習傾向與興趣後,再視幼兒階段能力發展並結合教師教育理念而設置的學習情境,安排各式玩具、教具或事物供給幼兒自主觀察、探索、操弄、學習、活動,進行具有層次性探究學習的區域,學習區時間即是透由時間與空間的開放,讓學習發生於無形,幼兒不僅能從自主操作中習得經驗、從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能力,亦能幫助幼兒建立自我認同,使其有信心去學習新事物,促進社會人際溝通,藉由與環境中人事物的創造性互動來建構自己。

學習區的核心價值是「參與」,參與自身亦參與他人,幼兒能依著自己的身心節奏循序發現自我;依著自己的發展時程與個人特質展現自身,也能經由與學習區中人事物的互動,形成有意義的對話與反饋機制。在學習區裡,致力給予幼兒統整及開放的學習方式並時時展現幼兒學習的過程,學習本該是快樂而自主的,幼兒在學習區探遊的過程中能展現主動學習的動機,透過自主探究去探求知識的全貌與習得能力,累積連續性的學習經驗,相同一件事的經驗對每個孩子的學習意義也會不同,使幼兒學習的圖像能呈現出具有發展脈絡的「地圖」,而不是點狀拼湊出剪貼式學習的「拼圖」。

「學習」就是教師運用課程設計、情境規劃、策略引導將孩子所做的事情加以意義化,認真看待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且幼兒的學習要和生活經驗結合才有意義,因此,到底學前幼兒該學什麼?您又怎麼看?

在烹飪區使用果汁機製作新鮮果汁 喜愛進入種植區澆灌作物並觀察
用相機拍攝自己在鋪排區的作品畫面 創作區提供各式創作空間與多元素材
分享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