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回首科展來時路 如何培養出下一位林書豪
-從本市行政資源面探討
科展與自然教學
 
科展與自然教學

內湖國小邱梅英老師
 
 
分享
 

「指導科展很簡單!」這句話並不是每位教師都這麼認為,尤其是當一名最資淺又被派指導科展的老師,其本身不是自然課程教學者,對數學也沒有興趣,這無疑會造成教師心理沉重的負擔,於是指導科展就成為一件輕鬆不來的事。科展是競賽,如果又要「得獎」,對新手甚至是經驗豐富老鳥都是壓力。我認為,要如何把苦差事轉成有趣的教學活動,就要先認識科展活動的意義。

在現今世界上較先進的國家,都有科學展覽的活動,而我國自民國四十九年舉辦第一屆科學展覽已成為科學教育中年度盛事。科學展覽活動的目標是要激發兒童對科學的興趣,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等。在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提及,教師應「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引導學生做科學探究」;在十二年國教課綱自然科學領域-「啟發科學探究的熱忱與潛能、建構基本科學素養:使學生具備基本科學知識、探究與實作能力,能於實際生活中有效溝通」,在在提及除了增進學生對於科學概念的理解之外,亦在幫助學生培養必要的探究能力,以及幫助學生知道科學知識是如何的形成的。而探究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活動。

探究活動可以被分成四個層次,這是依學生已經知道的內容程度來分類的:

一、 確認型的探究活動:如果活動所要針對的問題、進行步驟和答案都是已知的,學生作這活動只是在確認定理或原則。

二、結構型的探究活動:如果學生只知道問題是什麼,還有步驟怎麼進行,可是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三、引導型的探究活動:如果學生只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但是並不知道步驟,而是要自己規劃設計出來的。

四、開放型探究活動: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解決方式,從中找到答案。

分析以上探究活動的層次,我們可以發現,教科書裡的活動是屬於確認型的探究活動,是食譜式教學,而學生科展可以把探究的層次提高,到引導型或是開放型。

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活動有以下的特色:

一、 就是在教科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後,進行自我的「延伸學習」其優點是可讓學習者能夠依個別需要進行,使學習內涵「加深」又「加廣」。

二、 當完成實驗工作後,會把所得到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作討論、結論最後再寫成報告,這是用電腦文書處理與統計軟體應用學習。

三、 展覽前,製作展覽版版面的文字排列和美工,是學生展現「藝術與人文」能力的舞台。

四、 展覽時,為評審老師進行口頭報告、針對質疑做解釋,以及向參觀同學的解說、回答問題等,更是「傳達能力」和語文領域的表現。

學生參加科展可以多方位的學習,提昇觀察力、創造力及思考能力,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受益無窮!對指導老師而言,是指導者也是參與者,在無形中也會融入整個指導過程,產生「教學相長」的化學效應,隨著每一屆科展的參與,覺察到自己的本職學能也有明顯的提升。而參加全國賽的相互觀摩以及交流,更寬廣我的眼界,也豐富我的教學。「很累、很辛苦,但好玩、有趣、很值得!」這是參加多次全國科展指導教師的感言,這也是我的心聲!

個人認為,最佳的科展指導教師是要對數理有興趣或教授相關課程,所以,自然教師是第一優選,因為科展結束後作品可轉化成科學遊戲或教材,在寒暑假舉辦科學營,讓沒有參與的同學也可以體驗。例如:本校科展作品-用特定比例配製的泡泡水可以吹得又大又不破,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獎品,果皮液態肥,讓校園的花又大又鮮艷,鹹鴨蛋黃油又香……,這些讓師生的校園生活更有趣!

探討大又不會破的泡泡

參加第51屆全國科展-作品說明

參加全國科展55屆要進場說明作品

參加第54屆全國科展製作看板

參考資料:



分享
 
回首科展來時路 如何培養出下一位林書豪
-從本市行政資源面探討
科展與自然教學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