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家銘 新竹市光武國中主任
摘要
本書列舉七個國家的戶外教育政策及發展脈絡,從中可以看出人與環境的多元互動關係。在十二年國教推動之際,戶外教育成為校本彈性課程的選項之一,透過本書的介紹,讓讀者更能了解各國戶外教育的發展脈絡,並作為未來發展戶外教育課程的參考。
- 書籍ISBN:9789860525786
- 書名:放眼國際:戶外教育的多元演替與發展趨勢
- 作者:黃茂在、何宜謙
- 出版:國家教育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7年6月1日
|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已實施第三年,在課程綱要中強調培養「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的主軸,且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互動連結的關係,也就是學校教孩子的一切,都應該是真實的、可應用的。而戶外教育就是一種能讓孩子親身學習,導入直接體驗,讓學習變得真實的課程教學。
「戶外教育」是什麼?和「環境教育」、「海洋教育」有什麼不同?依據作者所提,各國對「戶外」一詞都有不同的概念,這裡以美國國家教育協會(1970)對「戶外教育」的定義:「戶外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科目,而是所有學校科目、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教師使用環境去幫學生了解各學科、環境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協助藝術、科學、社會研究或傳播學等學科的教學」。
本校發展戶外教育多年,每個課程都會結合不同領域教學,並加以實踐,以本校辦理的「合歡山自然探索課程」為例,課程中為了培養孩子戶外活動所需的體能,一開始會先請體育老師在課程中教導孩子慢跑的技巧,並要求孩子每天跑完10~15圈操場,最後要通過體能測驗;另外,合歡山屬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其相關學習科目有健康教育-高山症、地理-冰河地形、生物-高山生態、地科-天文及童軍-野炊,孩子都在課程中真實地體驗,而不是只有想像。除了知識、技能的學習,孩子感受環境、伙伴與自己的連結、對話,這都是教室內的學習所無法提供的。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員,各國在推展戶外教育時亦秉持著這樣的哲學觀,在規劃課程時儘量以融入自然、尊重環境為其核心價值,而本校亦以此理念來辦理課程,例如近幾年本校在辦理「合歡山自然探索課程」時便積極推廣「無痕山林」的觀念,讓孩子從實際的體驗中學習如何親近山林,享受被自然的擁抱的感覺。
戶外教育,雖能有效培養孩子的素養與能力,但在目前各國的實施上仍遇到許多的問題,最主要還是人力與經費不足的問題,部分國家為解決這個問題,會將戶外課程委由民間單位協助或由戶外教育協會辦理,而目前臺灣的國中小在辦理戶外教育時多以校外教學的方式進行,由旅行社或民間團體承辦,但常流於形式而無課程內容,若能在實施前由課程發展委員會結合相關領域進行課程設計,應可讓校外教學更精緻且有意義。
本校辦理戶外教育已十多年,除了在課程內容有相當成熟的架構外,更在行政單位中成立課程發展組專責相關業務,並廣邀家長志工協助課程執行,讓家長成為孩子學習中的助手,有利親師生的溝通與連結,亦可增加家長對學校課程的認同感。這條路雖然走得辛苦,我們依然願意繼續走下去,是因為看見其中的價值。
|
孩子克服困難,登上合歡山北峰山頂,感受「以己之力完成挑戰」的成就感。 |
|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願意努力邁出腳步,每個孩子都能登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