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瑩 新竹市大庄國小主任

摘要

  探索體驗學習專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曾提過:「對我講述,我會忘記;示範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身歷其境的融入,我會理解。」大庄國小 在探索戶外教育發展方向與內涵時,構建課程模組並形成學校特色,也能理解學習的樂趣是大庄國小發展戶外教育的宗旨,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境中探索教育的本質。

一、緣起

  大庄國小在103年度開始接觸戶外教育,一開始由張惟亮校長與李瑞娟主任領導定調,希望大庄能以探索教育為核心價值,讓所有大庄的孩子都能接觸探索教育,培養孩子們相互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時引進台中沙連敦團隊資源,讓孩子們有機會體驗探索式的學習。

  104年度江明純老師與校內外夥伴共同在本校三合一園區闢建了一處食農教育園區。接著,謝靜雯老師也邀請生態專家劉德輔老師到校手工建置了一座灶窯,讓我們的食農教育發展可以結合食物製作的廚藝教學,當時更試著從種植開始,讓孩子們體驗將種植收穫的成果做成披薩,了解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

  105年度三合一園區探索遊具完工,新增賞鯨船、低空攀爬、獨木舟、荒島求生、低空蔓藤路、蜘蛛網等遊具設備,增添孩子們就近在校內的三合一園區進行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

  107年度三合一園區的遮雨棚搭建完成。以往三合一園區只要遇到下雨的情形,戶外窯烤披薩行程都必須取消,遮雨棚搭建後,下雨天也能在雨棚下活動。還記得108年度東門國小游欣雯老師的班級來訪,順道體驗了我們雨中製作披薩的課程別有一番風味。

二、校外教學等同戶外教育嗎?

  早期的戶外教育或稱為校外教學,但是,校外教學等同戶外教育嗎?這部分是需要提出質疑的。校外教學的執行多是由各年段的老師提出地點及活動需求,由學務處整理完資料交由總務處上網招標。這些行程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學生在這活動歷程中,因共同參與而感到相當快樂,但在審視這個活動的教學意義時,往往會流於形式。一堂真正的戶外教育課程,需要從行前的討論與規劃,再由行政端與老師端相互合作來建立共識與相互配合,尤其是戶外的風險管理,必須先建立學生對於所屬場域的認知與了解,並學習判斷場域的安全與否?舉凡從地點的選擇、多少人員的參與到課程的安排與規劃都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心力投入,才能有些許產出成果。課程在實施時,老師還得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習的連結更具體,更有脈絡化。戶外教育實施之後,還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反饋與深思。

  一門有意義的戶外教育,是需要考慮多面向的運行方式,並且縝密的規劃與安排。我們想帶給孩子甚麼樣的戶外教育模式?我們希望透過戶外教育給孩子們些什麼?孩子們能從戶外教育上得到甚麼啟發?孩子們能否從戶外教育的成功經驗複製到自己的生活?孩子們能否從戶外教育中得到情境式、脈絡式的學習? 校外教學等不等於戶外教育,答案必須端賴教師課程規劃而定了。

三、主任幫幫忙

  曾經有一次和老師對談時,有些老師提出了一些質疑,我們學校又沒有發展登山、也沒有涉水,難道也算戶外教育嗎?有些老師也說,出門那麼危險,我可以不要帶著孩子們出門嗎?

  在我初接觸戶外教育時,確實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但參考黃茂在、曾鈺琪(2015)針對戶外教育的討論時,指出「戶外教育泛指課室外活動,讓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藉由身體感官的直接運用與探索,與環境中的人/事/地/物產生交互作用(interaction),以豐富學生的主體經驗,促進認識自我的能力,建立自我和社群的關係,並維繫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友善關係」。

  如果在此過程中,戶外教育同時與學校的特定主題、學科或領域結合,將可協助學生獲得整合性的學習經驗。換言之,只要走出課室外,結合妥適的課程發展,戶外教育就是一套完整的課程。

  在大庄這幾年接待學校的經驗中,我發現各校班級導師的帶班風格各有不同,但是在帶領學生參與戶外教育體驗時,我發現一件事,就是導師的投入程度越高,孩子們對於戶外教育的喜愛程度越多。第一線的導師其實才是真正戶外教育的推手。

  我還記得有一次帶著龍山國小的學生一起到十七公里海岸線騎腳踏車,當下其實狀況很多,有摔車的、被狗追的。甚至有不太會騎車,還有最後得租借電動腳踏車來騎的孩子。但孩子們最後的回饋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連摔車的同學,都說他們真的還想要再來大庄做披薩、跟同學一起騎腳踏車。

  每每在處理這些執行戶外教育的疑難雜症時,都讓我再次深深的思考著戶外教育的定義。

  有一次,我陪同大庄的導師帶著一群孩子前往香山濕地踏查。以往,班上的特別調皮的孩子在溼地踏查的課程中更為專注,他們的眼睛閃爍著光芒,熱衷於當下的學習。又有一次,在我們學校三合一園區與外校共同進行探索教育課程。有一個功課不交、成績低落的孩子在一項探索遊具中他展現了他個人優異的能力,當下我馬上稱讚他表現非常好。他的眼神真的變得不一樣,他覺得他自己從 Can I? 進步到 I can!

  戶外教育是需要支援的,行政端不能讓導師們單打獨鬥。從交通、保險、課程協助等,若行政端能協助老師們運行戶外教育規劃,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投入戶外教育的行列。

四、戶外教育甘苦談

  當初,在接下學務主任的工作時,我是相當排斥戶外教育的。首先,業務量會增加,加上業務相當不熟悉,且我們又必須接下戶外教育中心的業務,這對於一個初任主任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但是第一次帶著學生到香山濕地踏查,那次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並改變了這個想法。

  當時我們請到荒野協會張登凱老師來解說,那時跟我一起帶隊的導師是不喜歡曬太陽,不喜歡戶外運動的人,活動結束後她居然告訴我,今天的濕地課程她覺得相當有趣,以後她願意再帶學生到濕地踏查。後來,我又辦理了戶外教育的植物導覽研習,非常榮幸又請到登凱老師來解說。當下又有老師告訴我只要是登凱老師的研習他都願意參加。

  戶外教育的推動真的非常困難,縱使孩子們相當喜歡,我們還是必須要考量到家長的態度、導師們的想法與課程的實施等面向。我從第一年的摸索與跌跌撞撞,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參與戶外教育的行列。

  戶外教育就只有玩樂嗎?沒有更深刻的教育意義嗎? 大庄優質戶外教育課程除了讓外校孩子體驗窯燒披薩外,還會有探索遊具的體驗,通常我都會轉化成兩校之間的競賽,而身為地主隊優勢的我們,我記得我們的孩子只想到輸贏。漸漸地,我告訴學生,戶外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自發、互動、共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只在乎輸贏。他們甚至會鼓勵外校的同學,告訴外校的同學方法與訣竅來通過探索遊具的挑戰。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學習到了相互合作、互相幫忙且大家一起好的精神。

  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陳永龍曾說「教室只是一個暫時的基地,學生必須帶到大自然與社會場域裡上課,才能與『學習』真實相遇。」而老子的《道德經》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切萬物的母體,在自然的環境裡,學生們可以真實的學習,老師們也可以透過自然這本百科全書來引導孩子多面向的學習,只要我們願意!

五、結語

  新竹市發展戶外教育的學校相當多,各校也都發展出自己學校的戶外教育特色。大庄的戶外教育每年都會滾動式的修正戶外教育發展方向與內涵,在建立課程模組時也同時建立本校的特色。探索體驗學習專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曾提過:「對我講述,我會忘記;示範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身歷其境的融入,我會理解。」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境中探索教育的本質,並體會學習的樂趣是大庄國小發展戶外教育的宗旨。向新竹市所有從事戶外教育工作的老師致上崇高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努力讓新竹市的戶外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專業。

  前幾天,許雅惠校長在全校會議中問了大家對於「tough」這個字的認知,校長最後將這個字解釋成「溫柔的堅持」。我們會持續維持著這種tough的堅持來推動戶外教育,也歡迎有更多的夥伴加入我們的行列。

105年度劉德輔老師與團隊幫忙建置大庄的窯灶。德輔老師講解他的作品,讓大家更認識大庄國小的窯灶。 優質遊學路線到海山漁港(香山濕地)難得一見的角眼沙蟹,老師也介紹如何辨別公(母)螃蟹,同學們收穫滿滿。
從103年度至今,每年的五年級都會進行探索教育課程,在探索的活動中,發覺自我優勢,並學習團隊合作。 食育課程與外校學生分享,讓來大庄國小體驗優質教育的學生都能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披薩。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