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雅玲 新竹市光武國中教師

 

《摘要》

出生於數位時代,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S世代」(Screen Generation),慢慢長大了,雖然習慣手機和社群網路過日子便利又舒適,但仍期盼他們能透過校園裡療愈庭園的生活經驗,找回真實體能、溫度與感受的本能。

 

  校園中最美的風景,是孩子開心的笑容。

  玩,是人類的本能。玩遊戲可以讓孩子能認識新事物、練習新技巧,有勇氣嘗試錯誤,學會做決定和負責任,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玩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每個人是平等的,必須學習遵守規則、自我控制、排隊、禮讓,否則就沒有人要跟你玩;玩遊戲可以刺激孩子想開口說話或認識新字、敘述情境,為語言的讀寫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礎;玩遊戲是孩子投入自己的選擇,由熱情、興趣主導投入學習,活動中是主動且專注的;玩遊戲可以經歷成功、失敗、開心、沮喪等情緒經驗,輸了也有再贏的機會,在遊戲中情緒習得抒發的方式,有助於提升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玩遊戲可以創造良性競爭,學習跟自己比,也學會跟別人合作,在尋找玩伴的過程中,探索共同成長的契機,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一、充足的下課遊戲時間,能讓學習更專注

  對於兒童及青少年來說,校園是他們每日生活最重要的活動空間,在良好的環境中遊戲,所體驗與經歷到的事物,都是促進他們成長的重要元素,也讓他們練習與實踐自主學習的場域。

  由於遊戲場是孩子練習合作的社交場,6~12歲兒童腦部發展主要是語言溝通和空間學習,因此,在新竹市學校遊具規劃過程中,納入校園外部資源挹注、家長、社區、教育部、文化部、專家團體、遊具設計企業等,相當重要。以善用在地資源與永續校園發展策略為前提,分析本市學校自然環境,如鐵道文化、海岸線、多元住民文化、科學園區、竹塹傳統、機場設施等,使國小遊戲場變得更有特色、更充滿活力。校園建構安全、舒適、具啟發性的校園遊具,除了有遊戲功能之外,也兼具各種感官與認知的教育性質,讓孩子藉遊戲過程認識彼此的相似與相異之處,進而學會尊重與、包容與展現素養。

  英國科學研究報告<the Science of Parenting>指出,玩不夠的孩子衍生的問題較多,比如肢體較不靈活、體能較差,較不能夠處理壓力、忍受挫折能力也較差,風險評估與管理的能力薄弱,社交與處理衝突的能力較弱。研究者也發現,校園霸凌事件的增加與孩子缺乏玩的能力有關。由於孩子愈來愈沒有機會玩,以致於不知道怎麼玩,導致在下課時間發生暴力、攻擊等偏差行為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在成長過程中,玩不夠的孩子,日後更容易發生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的現象,而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試著透過孩子的遊戲設計來改善。


二、從多元遊具中發展孩子的潛能


(一) 日本

  日本淺野房世女士設計的共融式公園,不是在設計一個空間,而是設計這一些小朋友的行為,重點是同一個空間中做出多樣性的遊具,讓小孩盡情共同享受空間,透過共融式遊具去除孩子內心的障礙和隔閡。在寬闊的空間、遊戲玩耍中,孩子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想像力,有時是一點小道具,有時甚至不需要道具,他們都可以創造任何假想的劇情、場景,甚至用不同的東西自己製造玩具或新的玩法。

圖一日本國營昭和紀念公園
圖片轉載自<景澤創意> VisionUnion  May 11, 2018


(二)澳洲

1. 澳洲班達伯格的新自然遊戲場是一個以創建一個共融差異、以自然為基礎的遊戲場,包括各種觸覺和感官專案。遊具設計兼顧主流和全能遊戲的無縫集成,確保整個遊樂場和周圍環境無障礙設計能將不同層次的體驗和挑戰融入其中,以啟發兒童的生活技能。

圖二澳洲班達伯格新自然遊戲場Bundaberg North, Australia
圖片轉載自https://www.hags.com/en-us/case-studies/nature-inspired-inclusive-playground-australia

2. 維多利亞州默欽森小學建立一個包容性和無障礙的遊戲空間,感官花、劇場、彩虹豎琴等遊戲設備,透過鮮豔的色彩,來強化兒童的感官刺激、認知能力、溝通和激發創造力,使遊戲學習有效促進肢體、語言與社交發展。

圖三澳洲默欽森小學Murchison Primary School, Murchison, Victoria
圖片轉載自 https://www.proludic.com.au/reference/vic-murchison-primary-school-inclusive-playground/



(三) 美國

1. 科羅拉多州建有火箭形攀登架的公園,2009年曾因安全性不足而被停止使用,但現在園內經過安全評估後增設有大量坡道、明亮的色彩、星星圖案裝飾、火箭控制面板、多感官的玩具及輪椅鞦韆受到許多小朋友喜愛。

圖四科羅拉多州的火箭公園Rocket Park Grand Junction, Colorado
圖片轉載自 http://www.special-education-degree.net/30-most-impressive-accessible-and-inclusive-playgrounds/


2. 洛杉磯泛太平洋公園公園

  以泛太平洋列車主題遊戲結構為主軸的遊戲場,它的特別之處是將售票員職業概念融入於遊戲中,藉由遊戲主題將各種能力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進行一場想像力大挑戰。

  進入公園,孩子帶著他們的想像力駕駛著這列標誌性的火車離開車站。由於這種遊戲結構是輪椅無障礙的,5到12歲的孩子所有能力的孩子都可以進行旅行,根據標牌沿著遊戲的旅程來擴展主題,鐵路交叉路口標誌在火車駛入車站時迎接列車。

圖五美國洛杉磯泛太平洋公園Renee's Place at Pan Pacific Park
圖片轉載自 https://www.playlsi.com/en/commercial-playground-equipment/playgrounds/renees-place/



(四)西班牙

  西班牙布爾戈斯市開發海盜和海洋主題的共融式遊戲場,每個遊戲適合1至12歲不同年齡的孩子,大型海盜船造型佔據舞臺中央,遊戲場中提供多種設施,包括樓梯、攀岩網、望遠鏡、輪子和遊戲面板等,外加一面巨大的海盜旗幟,能激發孩子們潛在的探險慾望。

圖六西班牙布爾戈斯遊戲場Burgos, Spain
圖片轉載自 https://www.hags.com/en-us/case-studies/inclusive-pirate-themed-playground-burgos-spain



(五)英國

  英國伍斯特航空主題遊戲場以飛機主造型吸引冒險玩家,除了提高飛機的能見度,也製造飛機從跑道起飛的錯覺,遊具中利用挖掘的土壤來製造土堆,減少了遊具基礎成本,同時提供了更多的遊戲價值。在這個遊戲場中,所有單元都通過一個共同的主題相連,也為殘障兒童和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了方便的通道。

圖七英國伍斯特航空主題遊樂區Aviation Themed Play Area, Worcester, UK
圖片轉載自 https://www.hags.com/en-us/case-studies/aviation-themed-play-area-worcester-uk

三、校園遊戲場,是療癒庭園、是地標,更是願景

  從各國的遊戲場經驗中,我們發現共融式遊具是對所有人的友善包容;它是生活中的療癒庭園,也是我們在忙碌的學習與生活壓力中藉以喘息的場所。就此而論,校園中更應該有這麼一處共融式遊戲場(Inclusive Playground),它是大家的療癒庭園,它代表著學校用友善的態度接納每一位孩童,讓每一種智能特色的孩子在知識學習之餘獲得舒緩、撫慰,也提供所有學子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戲空間。學校教育,在滿足個人需求和目標的過程中,同時也關照到特殊需求的學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

  2018年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開始試辦「共融式遊樂場」,強調遊戲場的設計應包容不同孩子的狀況與需要,不論其能力或身心狀況皆應提供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校園遊具是學校願景的具體表現,既與學生的學習核心有密切相關,更是學校日常的生活情境。在推動素養教育的新校園中,適時參考他國經驗,建構出屬於自己學校的「口號」,融入在地自然環境、人文背景元素,符應學校願景創造出系統化校訂課程,透過校園遊具將核心精神具象化,讓學生及教師經常性可接觸到、可進行教學、可隨時檢視、溝通與修正、深化學習,這不僅能促進校訂課程的轉化與實踐,讓所有的學生及社區家長都能透過教學、休閒及遊戲達到友善、共融的學習氛圍,更藉此創建出學校獨有之特色,這是眾所企盼的。當孩子看到自己學校遊具新穎、多元、有趣,老師們的校本課程實施有本,也間接觸發學生進一步觀察、分析與嘗試、創新,並願意拿出來分享,那種與有榮焉的驕傲感就是素養教育的最佳表現。

  出生在數位年代的S世代,習慣了透過手機和社群網路進行社交活動,就像生活中只吃精緻的砂糖,卻從沒啃過新鮮的甘蔗,雖然聲光刺激、速效能快速滿足人心,但生活中「代糖」太多了,也很傷身,換個角度嚐嚐天然的食物,萃取甘蔗的甜味,必須透過牙齒咀嚼,讓我們因為身體的活動有了溫度,對所知有所感,也會更懂得萃取生活中的甜度並好好珍惜!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