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啓誠 新竹市虎林國小校長

 

《摘要》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因同時兼具「資賦優異」與「身心障礙」兩種特質,個體本身內在能力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極大。為提供更適切之教育服務,在鑑定上可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並調整評量工具標準,以提升鑑出率;在教學輔導上則需針對學生個人特質、能力,調整課程與教學,提供優勢領域才能發展介入與障礙領域的支持協助,培養其正向自我認知與人際互動關係,有效協助學生發展潛能,適性揚才。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twice-exceptional,又稱為雙重殊異)依據美國聯邦政府在IDEA法案中的概念性定義為:「具有資優學生和障礙學生的特質,在單一或多個領域表現優異潛能,⋯同時伴隨著IDEA所定義的單一或多個障礙類別」。我國教育部2008年所公布資優教育白皮書中,亦指出身心障礙資優學生之服務對象為符合資優定義中任一才能,同時帶有身心障礙類別中的一項或多項困難,又可概分為「感官肢體障礙資優」(含視障、聽障、肢障、身體病弱資優⋯等)以及「認知障礙資優」(含智能障礙、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學障、情緒障礙與注意力缺陷過動資優⋯等)。

  雖然在我國特殊教育法第41條中規定各級主管機關及學校對於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生,應加強鑑定與輔導,並視需要調整評量工具及程序;然雙殊學生因同時兼具「資賦優異」與「身心障礙」兩種特質,常不符合任一資優或障礙類別之鑑定標準,加以對雙殊學生的明確定義與具體描述較少,造成鑒出率不高;更多的是被鑑定為身心障礙學生,優先進行身心缺陷方面的補救措施,導致其創造力、藝術天分、高智商科學才能被遮掩(蔡桂芳,1997)。針對鑑出率不高的問題,郭靜姿認為可從以下對策因應(郭靜姿,2021):

一、提供公平鑑定機會:運用多元且實際的評量方式,如使用多位專業人士編製的檢核表進行檢核,並參照老師與家長的觀察,進一步轉介鑑定。

二、調整評量工具標準: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不侷限於使用全量表分數鑑定;在資優概念逐漸放寬下,相對應之評量標準亦應放寬。

  由於雙殊學生在內在能力上有著極大差異,受到資優與障礙的生理、心理影響,個體呈現出不同的正向或負向特質,除了影響其內在自我概念,亦顯露於外在行為;因此在教育輔導上,必須針對學生個人特質,提供優勢領域才能發展的介入與障礙領域的支持、培養其正向人際關係並促進自我認知,方能有效協助學生發展潛能。

  關於雙殊學生的教育服務,郭靜姿認為應以IEP為主,IGP為輔,依學生需求提供更多策略與專業團隊服務,並針對資優特質的發展需求提供以才能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服務及適異性教學。鄭聖敏等人認為應尊重學生能力、調整課程與教學、保持學習環境的彈性、鼓勵學生利用優勢能力進行學習,教導所需策略以彌補弱勢能力之不足,並提出兼顧優勢發展與弱勢增能的教學輔導模式如下(鄭聖敏、陳秀芬、柯惠菁,2014):

一、擴大資優概念,持續蒐集學生表現,以掌握介入成效,調整介入重點。

二、進行多層次優勢潛能的發展引導:可參考Renzulli三合充實模式,規劃第一層次的一般探索活動,在普通班的差異化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於主題內容的興趣;第二層次為透過社團活動、校本或區域方案,由教師以小組或個別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培養創造批判性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第三層次為透過資優資源班、獨立研究或良師指導,協助學生以個別或小組方式探究實際問題,並產出成果。

三、進行多層次弱勢領域的支持:層次一為進行普通班差異化教學或課程調整;層次二為透過學習扶助或小團體輔導提供支持性介入策略;層次三為透過身心障礙資源班針對不同障礙類別進行密集性介入,規劃適當教學策略,進行相關調整,並提供社會、情緒支持,以協助學生建立正向自我概念。

四、建構全方位的支持團隊,包含普通班教師、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學校行政、校內外資優教育資源、提供心理支持及家庭資源的家長。

  有關雙重特殊需求學生之課程調整,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應同時參照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兩類課程調整原則,評估學生身心特質與學習需求,了解其起點行為及先備能力,分析各領域核心素養、學習重點與學生需求、能力之適配性,依照學生個別需求進行以下調整:

一、在學習內容上,可針對學生需求及不同能力,採加深、加廣、濃縮、簡化、減量、分解、替代及重整方式進行。

二、在學習歷程上,可提供適性教材及輔具;善用各種學習策略如工作分析、多元感官、直接教學、多層次教學、合作學習、創造與批判性等高層次思考;並透過行為改變策略、正向回饋與情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提升其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互動之能力。

三、在學習環境上,可進行教室位置、動線規劃、座位安排、學習區設置或校外參訪踏查等物理環境調整;並提供人力及行政資源,營造教師、同儕接納支持的社會心理環境。

四、在學習評量上,可採用多元評量,或在評量時間、地點、方式及內容上,依據學生的學習優勢及個別需求,提供符合其學習風格與優勢才能之評量調整或服務。

  在教導雙殊學生時,教師對於學生的特質越瞭解,越能根據學生狀況調整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內容。由於教師的期望影響其對學生的態度、行為,優勢才能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方法,更直接影響雙殊學生的才能展現、學習興趣與態度,因此教師除需引導學生對其內在差異抱持瞭解、接受、面對的態度,培養正向人格特質;指導學生發展優勢、適應障礙的策略,並學習社會情緒、行為管理策略,提升人際互動技巧;更要以積極鼓勵的態度及良好師生互動關係,做為學生學習的後盾。學校與教育主管機關亦應充實設備、建立資源共享網絡,以提供學生、教師、家長必要的資源與諮詢支持系統。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是待發現、雕琢的璞玉,期待在團隊努力下,能讓雙殊學生透過早期觀察及系統支持,發展優勢才能,提高對自我的肯定並帶動弱勢面向的因應能力,在擁有成就感的舞台上適性揚才。

 

參考資料:

蔡桂芳、侯雅齡(2006)。協助資優障礙者發揮特殊才能。屏師特殊教育,13,38-46。
教育部(2008):資優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李佩憶(2011):國小雙重特教需求學生之優勢才能發展與學校因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聖敏、陳秀芬、柯惠菁(2014)。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多層次教學輔導之理念與作法。資優教育季刊,132,13-28。
教育部(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臺北:教育部。
郭靜姿(2021):雙重特殊需求學生的發掘與輔導:問題與對策。2021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檢自https://ksped.nknu.edu.tw/Case_Detail.aspx?Hid=216。(Feb. 15, 2022)

提供武術練習及表演舞台,指導學習策略,提升學習自信。
透過獅鼓練習、參賽建立自信,訂定行為契約,協助注意力缺陷暨過動學童穩定成長。
給予社會情緒支持,鼓勵學童進行科學探究。
給予社會情緒支持,鼓勵閱讀寫作,提升高層次語文感受、表達與統整能力。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