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思妤、黃思菱 新竹市西門國小附幼教師

《摘要》

   運動遊戲能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提升運動技巧與自我控制,發展出自我保護防衛能力;運動遊戲能幫助幼兒調節自律神經,規律生活作息,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運動遊戲可以安定情緒,排解負面情緒,幫助幼兒的身心成長更為平穩,提升專注力;運動遊戲即是學習,透過運動探索和遊戲經驗的累積,培育幼兒知性與社會能力,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本書由日本最知名的幼兒體育學者前橋 明教授監修,依據不同年齡層(0~2、3~5歲)設計及規劃適切的運動遊戲,內容由易而難、循序漸近。運動遊戲類別包含暖身運動、移動類運動、平衡類運動、操作類運動、固定設施運動、組合運動和季節遊戲等。教師及家長能夠參考書中的設計,善用孩子的天性~愛玩、愛動,讓孩子體能遊戲的內容更具多樣性。

 

  • 書籍ISBN:9789861615875
  • 作者:前橋 明
  • 譯者:黃愫芬
  • 出版社:信誼基金
  •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幼兒的骨骼尚處在發育的階段,此時充足且適當的運動對於骨骼發育相當有幫助,同時還可避免肥胖,並提高幼兒平衡、反應、靈敏度、運動技巧及肌肉發展。然而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2018)發現,台灣兒童運動有三大問題:

一、運動量不足:
  有近半數兒童沒有每周運動的習慣,僅一成六兒童每週運動三次以上,遠低於國際平均表現。

二、運動強度不夠:
  
七成兒童最常做的運動是在公園玩,其次是騎腳踏車、散步,種類多屬輕度運動,運動強度明顯不足。

三、家長也缺乏運動習慣:
  家長與孩子運動的比例也偏低。家長每週運動一次以上的兒童中,有六成七很喜歡運動,而每週運動低於一次的家長,孩子很喜歡運動的比例則降至五成五,相差了一成二,可見得家長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孩子潛移默化下也會跟著喜歡運動。

  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愛動、動的不夠多,長期影響下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是個不容輕忽的問題。

  本書透過圖示分別說明0~2歲以及3~5歲幼兒的發育特徵,包含身體發展與心靈成長的不同需求,據以規劃配合幼兒發展可以進行的運動遊戲,培養身體活動力(基礎體力--肌力、瞬間爆發力、肌耐力;身體控制力—協調性、平衡感、敏捷性、靈巧性、速度、柔軟度、韻律感),發展知覺能力(身體覺察能力、空間認知能力),提升幼兒的四種運動技能,包含移動性運動技巧、平衡性運動技巧、操作性運動技巧以及非移動性運動技巧。同時透過圖示說明如何配合室內環境、室外遊戲場與公園環境等與環境互動,彈性安排遊戲等,讓孩子安全的進行活動。

  全書結合發展觀點提供移動類、平衡類、操作類和固定設施類、季節遊戲等,兼顧多樣化、趣味性、延續性及進階性,合計超過400個適合0 ~5歲幼兒進行的體能遊戲,提供家長和老師玩體能遊戲的好點子,透過基本遊戲玩法和進階的變化遊戲,幼兒可以在師長的陪同引導之下,依照不同階段的能力開心玩、健康動,更能夠在均衡的運動經驗中提升各項潛能發展。

  本園運用本書淺顯易懂的活動遊戲構想,規劃不同型態的體能活動,結合各類器材設備,設計出許多簡單又有趣的運動遊戲,落實在每日三十分鐘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時間與每周一次的全園體能活動日。「以運動為主題、以遊戲為方法」,提供幼兒各種機會,讓孩子能夠在快樂的玩耍之外,還能夠從中學習到不同的運動技巧,充分領略運動遊戲的美好,實踐「多吃、多動、睡得好」的理念,均衡發展身體與心靈,成為健康的一代。

透過投擲動作培養手眼和手足的協調性,也可視為複雜運動的必要能力

在平衡木上進行各種動作與姿勢,訓練平衡感和靈巧性

跑步和跳躍的動作可以培養空間認知能力,並提升瞬間爆發力與肌力

懸吊和攀爬的動作有助於強化肌耐力,及精神層面的抗壓性

玩氣球傘維持拿取狀態,培養抓握能力、感覺統合能力,也能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

騎腳踏車可以促進手眼腳協調性,增進平衡感並提升空間認知能力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