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秋滿 北門國小主任
《摘要》
玩遊戲可以玩出素養、玩出能力-透過孩子自發性的探索、互動間的腦力激盪,在老師有系統的佈置及導引,讓幼兒的學習與生活得以幸福快樂,全人發展。
- 書籍ISBN:978-986-074-452.1
- 作者:倪鳴香、徐德成、張斯寧、陳娟娟、陳淑琦、廖鳳瑞、潘世尊、鄭青青、鄭舒丹、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
- 出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西元2021年12月
|
|
2019年9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正式上路,四項總體課程目標:「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結合核心素養加以發展,期盼落實「自發」、「互動」與「共好」的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然,這樣的學習從國小才開始?其實不然,106年8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以下簡稱新課綱)正式推行,新課綱亦有?6 大核心素養:由「幼兒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期待」出發,區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以建構社會文化中之「孩童圖像」,期能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核心素養。1是以自主學習的素養即從小落實與紮根。
《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一書,集結多位幼兒教育的學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在台中愛彌兒幼兒園進行課程的發展與實踐,讓幼兒透過學習區的自由探索與自主探究,發展六大核心素養。全書分成4篇13章37小節,目錄中每一篇、每一章與每一節的定名均引人入勝,如「老師的角色:縝密的規劃者、催化劑的提供者,與動態學習歷程的監控與調整」,就可感受教師在幼兒的自由探索與自主探究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規劃者:在教育現場佈下「天羅地網」,引發學生的好奇,讓幼兒自在的進行探究;教師亦是提供者:提供如繪本、素材等資源、提供提問、提供每位幼兒客製化的動態評量,並依據學生的學習經驗反饋,分析及調整學習區的素材及引導方式的修正。
|
小木屋 從紙本設計到實體落成的發展歷程 |
|
測量方式的嘗試與學習 |
第二篇「學習區中的自主遊戲與探究」七章的內文中,分別呈現幼兒園不同年齡層班級(含混齡班)從語文區-西遊記的故事演出圖;藝術區-小班孩子在「藝術區」、「天上有小鳥,牠可以飛⋯⋯」-複合媒材的表徵歷程;益智區-挑戰不一樣的作品,讓自己變厲害、「是大鏟子胖?還是雙頭叉胖?」及積木區-可以乘坐的大飛機、「高高的鐵軌是高鐵,地上鐵軌是火車走的台鐵」,透過這7個課程方案的實際歷程紀錄,以「是大鏟子胖?還是雙頭叉胖?」的課程為例,校園菜圃的小木屋舊了,引發大班幼兒想有個自己想法的新木屋的發想開始,從設計構圖,到木屋的成型、後續討論木屋中要放什麼物件的討論。孩子提出構想時,老師同時分享相關的繪本:《小布種豆子》、《農夫和鬼怪》。在陳設木屋中的工具時,孩子們在分類及放置時,討論到鏟子的高度、寬度的比較、測量的單位及測量的方法,最後還完成小木屋內所有園藝工具的安排及懸掛,並提出仿照教室的教具櫃,幼兒或畫、或寫、或拍照的製作分類配對牌。校園的小木屋舊了,孩子們在生活中發想、在操作中實踐,從思考整體空間的園藝工具擺放,運用測量方式,解決工具垂掛高度和擺放間距的問題,並使用圖文配對清楚呈現物件的歸位收納,完成了一段精彩、豐富及一輩子實用的學習歷程。
後續作者群將這樣的課程紀實進行解析並結合學理,探究幼兒數學教育中的測量概念及發展歷程:「幼兒能將物件兩兩比較後排序並模仿環境中他人的測量行為」、「能使用環境中的同一個長度的物件,以重複多次的方式,進行測量並以抽象符號做紀錄」、「尋找更短的非標準長度測量物件來進行更精確的測量、比較與溝通」。值得一提的是課程發展的歷程中,老師善於運用長度測量相關的繪本,例如《好高》、《一吋蟲》、《長頸鹿量身高》、《可愛的尺》及《啊!腳變長了》等,來引導幼兒開展方案探討歷程中有關長度測量的對談、實作與紀錄,讓幼兒能在富有個人意義且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解題、溝通、推理、連結等能力。
學習可以是有趣、有系統且有脈絡的歷程,幼兒園探究式課程的學習與生活,讓幼兒的童年在「遊戲」、「自主探究」及「讓幼兒有好的能力發展」中,學習語文、學習數學、學習藝術⋯⋯開發多元智能、完備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核心素養,奠基基礎,迎向未來挑戰。
|
校園中的探索空間與教師規劃整佈的學習區,讓幼兒學習與生活,奠基與發展全人核心素養 |
1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