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翊姍 關埔國小教師

 

《摘要》

「掌握多元語言能力,擴展你的學習領域」儼然為時下的代名詞,繼新住民語文學習、疫情下的科技語言,接著雙語熱潮,語言學習風潮正如火如荼展開。

 

  雙語教育,指的是同時應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於逐步增進學習者對於這兩種語言的精熟度,進而提升語言溝通的能力,最終培養學生具備尊重多元文化的全球素養(王俞蓓,2020)。臺灣的雙語國策中明確指出,中文(工作語言)和英語(目標語言)所代表的雙語,並且強調了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使英語不是只是學科,更成為教學語言,以幫助學生在互動中使用語言,並與生活緊密連結。

  然而,國外的許多國家早已開始實施雙語教學,雙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觀念,讓學生更具國際競爭力。例如,歐洲的許多國家,都是將雙語教學列為重要政策之一,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更是將雙語教學作為教育政策的重心,並且成功地培育出許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但我們真的適合走向雙語國家嗎?我們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只能在教室中不斷嘗試,磨練出適切的教學模式,在充滿曲折的歷程中,我們看見傷口漸漸癒合,聽見笑聲重現。

  在111學年,我陪伴Iris老師在藝文領域執行音樂雙語教學,光回想每週被修改教案追著跑的日子腦袋就出現黑影(趕緊結束吧!),雖然我熟悉英語教學專業知識,但對音樂樂理空白的我,一切都需要請教谷歌大師,好在Iris是一位精熟英語的音樂老師,我需要修正的內容極少,反而讓我透過共備補強我的音樂學科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備終於要到教室觀課,這是一堂展演課,學生以組別為單位,共創「音樂盒故事」,以自編創意故事為主軸,再由各式各樣樂器營造故事情境氛圍,看見學生們創意無限的展現,真令人豎起大拇指。既然這麼完美那應該沒有問題啊!

  其實真正的困難在教授音樂樂理課程的說明,記得我們討論從簡報內容呈現的多模態(multimodality)到指令語、引導語及跨語言(translanguaging)鷹架的架設,這環環相扣的細節皆需要精密的思維來串連,畢竟以英語教抽象的樂理知識是更加挑戰,同時也擔心學生就這樣變成教室的客人。

 

圖(一)學生樂理創作作品

圖(二)演出前的討論 圖(三)利用多元樂器營造故事情境

 

  觀課結束,我們開始分享彼此的回饋,聽聽Iris在前四節的耕耘,Iris語重心長的說「課堂英語融入比例高,學生在理解樂理知能需要更多的模態及跨語言的鷹架,但這樣我需要再找尋有效策略吸引不想用英語享受音樂課的學生」,我想這的確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英語融入比例調整?還是再繼續拜師學藝?(But time is limited!)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Iris不斷調整、修正英語融入比例,即在課堂用語以英語為主,而樂理知識則以中文輔助英語。這些調整很明顯改善了班級經營及學生的課堂學習專注度。使得我這學期觀課課堂看見學生聽教師的講述時很投入,好像教室的客人已經消失了。學生學習的專注及高度的參與,對授課教師而言是一種肯定和鼓舞。因此,要將雙語教學真正落實於課堂中,無論是學生或教師,都需要有一定的磨合時間和來回修正策略的模式。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模組,而是一個「動態來回修正的教學模式」。

 

圖(一)學生專注聆聽教師的說明
圖(二)演出前小組分工合作的確認 圖(三)各司其職完成演奏任務

 

  在雙語教學的實施上,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還需要有彈性能修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例如,在課堂上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分組合作學習法和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對於未來的雙語教學,我們也應該重視語言實際應用和文化教育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多元文化觀念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讓雙語教學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王俞蓓(2020)。雙語教育的推行模式:從新加坡、加拿大的經驗反思臺灣雙語政策。中等教育,72 (1),18-31。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