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竹潮新品牌全民運動趣 適合全民的飛盤運動 關心身邊的孩子
~走過人生中的失敗
 
關心身邊的孩子~走過人生中的失敗

鄭博鴻(新竹市輔諮中心諮商心理師)
 
 
分享
 

(圖:作者拍攝於陽明山小油坑)

只要是人,每天都在面對挑戰,從生命初期到生命結束,每一天醒來都在接受各種挑戰。既然有挑戰,就有可能會失敗,成人都如此了,孩子們絕對跟我們一樣。所以失敗的經驗每天都在發生,甚至睡眠中也會做惡夢,又要如何正面接受呢?不如說接納生命本身就充滿著成功與失敗,充滿著成就感與挫敗感,而我們甘之如飴的享受成功,卻對失敗避之唯恐不及。每個人對失敗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人感受到一陣風,有的人是龍捲風,還有的人是颶風或地震、海嘯。故關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與挫敗,其實是很重要的生命課題,也關係到我們自己如何照顧自己。

在關係中,最好的關心就是陪伴/關懷(care),但陪伴的藝術既高深又沒有正確答案,更沒有SOP,尤其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恐怕我們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那到底要怎麼陪?又要陪什麼呢?成人自己都需要被關心了,用什麼來陪孩子呢?這個部分可以邀請自己回想一下,曾經哪些人的關心,讓你印象深刻?這些關心有什麼特性?也許呈現出來的只有一個眼神、一句話,或者幽默,但就是讓你感覺被溫暖到了,會不會這就是你或他人可能適合被關心的方式。

在陪伴中,鼓勵(Encourage)是幫助另一個人得到連結(Connect)與能量/動力(power)的方式。鼓勵不是讚美(praise),不是華而不實、矯揉造作、空泛的言詞。鼓勵充滿了對一個人的理解與發現,無論他現在是跌落谷底還是陷入憂愁,鼓勵不會讓他瞬間變好,也不會馬上被拯救或復原,但會讓他有勇氣(Courage)用他與生俱來的優勢繼續前行。關於鼓勵對孩子和學校情境等的運用,可參考張英熙老師所著的《看見孩子的亮點: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張老師文化,2013),裡面融會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Adlerian),教大家運用鼓勵將一個人的勇氣、連結、自身的能力(Capable)與意義感(Count)帶出,關心身邊的孩子去走過人生中的失敗。

綜上所述,想陪伴孩子或自己渡過人生低潮與挫敗,在陪伴與鼓勵中化身一位「勇氣催化者」是最好的方式。而成為一位「勇氣催化者」,必須先明白自身的優勢與價值,並學會將著些優勢與價值連結給需要的孩子,讓他充滿勇氣繼續前行。所以多想想哪些人在關係中帶給你溫暖和勇氣,他做了什麼讓你有勇氣繼續前行,你因此而在苦海中卻能繼續前行、跟浪花共存,就試著融入自己的特質中,然後也試著帶給正在受苦與氣餒中的孩子。

舉例來說,我對曾協助我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的親人與貴人們感恩(Gratitude),他們曾經在言語和行動上鼓勵我,像是看見我的能力或努力,這使得我有力量在生涯中克服困難。如今當我成為一名心理師,我會試著回想當初這些人帶給我的勇敢,並試著看見眼前正在泥濘中掙扎的大人或孩子有什麼能力與特質,然後將他已經付出的努力先讓他知道,例如很努力的想起床上學、很努力的完成困難的作業、很努力的克服先天或後天的身心阻礙,光是這樣有些孩子就已經驚訝不已。因為過去的經驗中,他們沒有得到或沒有機會擁有這樣的人際回饋,並且來自一個看起來比自己有權力的成年人,讓他知道他已經做到的部分,這使得他們又充滿動力;而此刻我與這位孩子的連結,有機會讓我們繼續「一次又一次的合作(Cooperation)」,討論並嘗試運用自身優勢面對「一次又一次失敗」。記住,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

分享
 
竹潮新品牌全民運動趣 適合全民的飛盤運動 關心身邊的孩子
~走過人生中的失敗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