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天地皆教室,處處有學問—談戶外語文課

風的聲音、花的語言、舍的新衣、童的玩伴
喚醒五感的課程與工程對話

 
天地皆教室,處處有學問—談戶外語文課

科園國小李靜雯老師
 
分享
 
 
前言

芬蘭的自然教育家Vesa Heinonen曾說:應該在森林裡學習的內容就帶到森林裡去上課,在社會文化場才學習得到的課程就帶到真實的社會文化場裡頭;教室只是一個暫時的基地,學生必須帶到大自然與社會場裡上課,才能與「學習」真實相遇。

親身體驗,與課文對話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都是以讀書為核心,與聽、說、寫、作各教學活動結合,而文本的情意教學,常常是被忽略的,學生缺少感受、體悟的機會,缺少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的空間,十分可惜。因此,為配合不同文本的特殊性,並發展「課文長作文」的寫作模式,老師經常帶著學生,體驗一趟趟不同的戶外語文饗宴!

發展案例一:翰林版四上第七課收藏秋天

配合國語第七課「收藏秋天」,老師將語文課搬到學校附近的靜心湖步道,引領孩子們感受課文中所有秋天的元素,進行秋天的觀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更在課程結束前,讓孩子們自行與秋天對話,有人撿起一片落葉,有人在心中與微風說說話,有人收集烏臼的果實……。
而全班孩子就在徐徐秋風、初紅落葉與鳥鳴聲中,非常享受地寫下自己對秋天的感受--收藏靜心湖的秋天:

「聽說,秋天躲在靜心湖美麗的步道上,同學們都在尋找秋天!」

「秋天的湖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慢慢的,染黃了美麗的湖水。」

「……像蘋果一樣香甜,在烏臼樹下的學生們,都聞到了陣陣香味。」

學生產出一篇篇親身經歷的作品,體驗不同的語文課程,對寫作文也不再叫苦連天,甚至到了期末回顧,仍有孩子對此課程念念不忘:「老師要我們用口罩蒙住眼睛,然後去聽、去感覺秋天,我發現自己注意到一些平常不會注意的事,其實,在大自然裡,真的很舒服!」

收藏靜心湖之秋 寫作架構
在靜心湖寫作(課文仿寫) 野餐-品嘗秋天的食材

發展案例二:翰林版四下第三課踩著月光上山

這是一篇因爸爸一時興起,帶全家人上山夜遊的課文,文章中主角感受了夜晚的山,在山頂玩起想像遊戲,並進行夜間昆蟲觀察,是一篇相當完整的記敘文,背景—經過—結果的結構十分清楚,很適合發展成寫作文章。因此,在備課與撰寫學年課程計畫之初,便以此課為中心,結合健體、資訊與綜合領域,發展成校本課程,以新竹市名山—十八尖山為學習場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說明如下表一)。

表一 107年2、3月 校本課程活動說明
學校願景 健康
核心概念 走向戶外
學校主題 踩著日光上山
踩著日光,我親近健康
踩著日光,我走向戶外
踩著日光,我踏上山巔
課程內涵 帶領孩子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覺察環境品質對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最後,結合十八尖山的戶外學習課程與語文L3踩著月光上山,將與自然接觸的美好經驗轉化為美麗的文字。
主題教學活動
  • 活動一:踩著月光上山(國語L3)
    以國語課文L3踩著月光上山為文本,分析各段落的中心思想與課文大意,以此為範本,發展出自己文章的各段落綱要。
  • 活動二:健康深呼吸(健康與體育第六單元第2節)
    活動中,讓孩子們化身為環境偵查員,在課堂中學習相關知識後,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了解環境品質對人體健康的正負面影響。
  • 活動三:公園樂遊遊(綜合活動第五單元探索公園)
    孩子對於自己居家附近的公園與休閒場所有初步認識,並且了解這些地方所能提供的各項功能,在使用時所必須遵守的規範。
  • 活動四:踩著日光上山—十八尖山我來了(資訊、戶外學習、發展文章)
    活動重點:1.環境觀察 2.常見動植物認識 3.深入了解市民休閒步道 4.完成遊記(記敘文)
研究剛剛經過的路線 健行與觀察植物
在步道出口留影(完成踩著日光上山)

「配合踩著月光上山,我們去了十八尖山,在那裡,我學了許多新的事物,雖然之前去過很多次了,但這次的體驗完全不一樣。」

「太陽光穿透樹林照射到地面上,真的很漂亮!我們沿路踩著太陽光,一路走走跳跳上山,就像課文中說的。」

「這次,我認識了許多植物草花,還了解這裡的歷史,特別是防空洞的介紹,最令我難忘,下次,我可以帶爸爸媽媽來,我可以當解說員了。」

結語

在親身體驗的課程中,學生的成長與感受是深刻而真實的,課文中所呈現的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而是能與自己生活經驗結合,與「學習」真實相遇。

分享
 
天地皆教室,處處有學問—談戶外語文課

風的聲音、花的語言、舍的新衣、童的玩伴
喚醒五感的課程與工程對話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