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怡如 新竹市西門國小專輔教師
摘要
陪孩子討論出具體可行的改變方式,所謂的「問題行為」就有機會漸漸的不再成為問題。
身為學校輔導工作者,常有機會跟家長進行諮詢,花時間跟爸爸、媽媽談一談孩子的困境,提供建議與想法。
每一位來談的父母,內心都有著不同的困惑,常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去澄清問題的源頭。「小明真的是很奇怪,我都跟他講事情沒這麼嚴重,怎麼完全講不聽⋯⋯我也搞不懂,有這麼難嗎?我以前小時候煩惱也沒這麼多。」、「要他別想那麼多,他就是講不聽!」、「跟他講過不可以亂生氣,罰也罰了,不曉得還可以怎麼做。」,在承接家長情緒的同時,可以感受到父母言談中有很多的無奈,其實如果再往內心走深一點去理解,可以知道那是對自己孩子很深的愛與不捨。
做為孩子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小孩在受苦(不管是人際、情緒或是各方面),卻又無能為力改變,若這股挫折感,沒有機會被好好處理、消化,心裡帶著滿滿的焦急,轉身回到家中時,很容易就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責備的姿態,造成親子衝突的局面。每當遇到類似場景時,除了花時間澄清、理解家長的情緒與想法外,我也會花幾分鐘跟他們玩一下有趣的大腦實驗。
你有看過檸檬嗎?現在請你靜下心,聽清楚指令並照著做——
「不准想檸檬」、「不准想著又綠又圓的檸檬」、「不准想著那一顆被切開、吃在嘴裡會感覺很酸、很酸的檸檬」。
請問你現在感覺如何?是不是滿腦子出現又綠又圓的檸檬,甚至嘴巴裡還有點酸味、流出了口水?當我告訴你「不准想檸檬」時,腦袋是不是很快的跑出一堆檸檬的畫面,而揮之不去?
這個小實驗講的正是我們大腦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個受語言暗示性很強的人,當下應該會很努力的照著指令,一面對抗滿腦子出現的檸檬畫面,一面找方法讓腦袋中的檸檬消除。你可能會開始想著其他水果,或是想著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或是想著等一下要去做什麼事情,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達成「不准想檸檬」這個指令,這就是你的「問題解決策略」。
陪伴孩子處理負面情緒、思考時,正是這顆檸檬在作祟。這時候你應該會發現,如果你只是告訴他「停下負面的想法」、「停下錯誤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若我們成天要他不准想檸檬(不要生氣、不要擔心、不要緊張、不准動手打人、不要分心),我們的孩子是否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找到其他替代方法,來處理自己的檸檬(問題行為)?又或者是,他只能滿腦子抱著這顆檸檬,辛苦的過著一天又一天的酸澀生活?
當心裡焦急時,不妨先定下心來,陪孩子找尋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取代「不准」的命令,告訴他「能做什麼」、陪著他「討論具體可以執行的策略」。親子溝通是雙向的,當看見並理解孩子的努力,自己內在就會自然的多生出一些耐心,有力氣繼續陪伴孩子,共同渡過這段情緒風暴期。
|
|
親子間雙向溝通解決策略,取代單向的「禁止」,才有機會學到真正的問題因應技巧 |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家長與老師是彼此合作的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