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靜娟 新竹市富禮國中校長
《摘要》
新竹香山海之濱的富禮國中因著實踐教育的公平正義而發展在地味的雙語教育課程期待成為偏郊孩子的翻轉教育,「做中學說英語,提起動機與興趣」成為在雙語課程中降低學生學習焦慮及枯燥感的教學關鍵。以校訂課程中具有百年文史氣息的「FULI TIME」 在地古蹟走讀課程,走在歷史古蹟參訪行程中雙語簡介著百年的過往與記載,拍攝錄影並剪輯影片製作雙語短片,讓學習不拘限於教室內,達到學期末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及能力。是富禮國中雙語教育推行的正在進行式。
「雙語是被簡化的代名詞。」在親子天下119期月刊中閱讀到HundrED跨國教育非營利組織所提出的論點,而我也非常認同。面對2030雙語國家政策,從許多國外推動雙語政策來探究,都發現無論是雙語政策或是多國語言政策其實並非只是在學好單字、文法,而是重點在理解多國文化或是在地風俗,才能真正能夠帶入雙語或是多國語言的真實學習,也才能夠真實地將語言生活化。所以雙語教育這個看似單純的教育議題其實背後是涉及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層次。尤其是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的學習與多元文化的學習也應該緊密掛鉤。
鄰近著新竹香山溼地海山漁港邊,百年文史古蹟的香山火車站、香山天后宮及古官道⋯.等、學區中有著新竹市唯一的原住民聚落那魯灣村,因著區域的經濟發展受限,社區青壯年比例低落人口嚴重外流,學生的家庭支持度也有明顯的落差;考量學區的文化刺激不足但面對既定的雙語國家政策,教育應該不分區域公平對待的思維,富禮國中期待藉由推動有在地味的雙語教育來進行偏郊孩子的翻轉教育。因為「雙語教育不應是英語教育,而是要讓學生用英語來學習課程的教育」。因著這樣的教育思維,「做中學說英語,提起動機與興趣」成為富禮國中在雙語課程中降低學生學習焦慮及枯燥感的教學關鍵。110學年度的實施課程為部定課程的「體育課、表藝課、資訊課」以及校訂課程中具有百年文史氣息的「FULI TIME」 在地古蹟走讀課程,用實體操作的教學主軸結合領域課程教學目標,動手實作體育課教學的內容,表藝課的劇本練習、資訊課的個人部落格製作、甚至是走在歷史古蹟參訪行程中並雙語簡介著百年的過往與記載,拍攝錄影並剪輯影片製作雙語短片,讓學習不拘限於教室內,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依照學生程度簡化對話指導用語,中籍與外籍教師協同教學方式,不進行將英語翻譯而是搭配表情、肢體、實作模仿,讓學生學習理解並逐一分組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中外籍教師的英語指導教學用語取代單一性且枯燥的課室英語,也將雙語教學更加深入地校園生活化。
富禮國中的雙語課堂中沒有學生振筆疾書抄寫英語的畫面,也沒有朗讀課文的情景,而是有著分組進行行動載具搜集英語詞彙共同討論書寫雙語簡介詞句的對話畫面,也有著課堂中教師重述多次教學主軸關鍵英語字詞的情景,還有著學生嘗試著將課堂中努力拼湊出的英語話劇台詞依著角色分配完整的口語演出。翻閱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學習筆記本,仍然可以看見文法不完全正確的詞句在提示著需要使用的英語台詞,也可以看見紀錄著查詢後抄寫下來未曾在英語課中出現過的歷史古蹟英語單字。而這些都是證明著在地化的雙語教育在富禮國中的課堂中對於學生所產生的正向文化刺激及另類的學習方案。
實施雙語教育的本校中籍英語科陳欣怡老師分享教學過程的觀察,剛開始實施雙語協同教學時期許多學生保持沈默不說話,因為聽不懂外籍教師完整的英語內容而卻乏安全感,擔心說錯話或回應錯誤的指令,課堂教師這時必須提供正確的學習策略,邀請學生盡量嘗試簡單的中英語回應且放輕鬆跟著課堂的節奏以完成學習目標為方向,慢慢的經歷1-2個月學生開始可以針對英語關鍵字、甚至了解外籍教師的口語指令,面對英語力較落或自信心較不足的學生也可以藉由分組合作學習方式分配能力足以負荷的學習目標,達到學期末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及能力。
實踐教育公平正義是富禮國中雙語教育的教學理念,也是本校中外籍雙語教師攜手合作真實踏出的第一步,用「在地味的雙語教育」來培養新竹香山區迷你國中學校學生翻轉學習的能力,是富禮國中雙語教育推行的正在進行式。
|
|
富禮國中中外籍雙語教師協同教學體育課 |
富禮國中雙語課程分組合作學習 |
|
|
新竹火車站歷史古蹟雙語簡介 |
新竹東門城歷史古蹟雙語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