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奕君 西門國小附設幼兒園老師
《摘要》
為特殊幼兒搭起一座融合的橋,接納每位孩子,有愛就無礙,教出好的孩子,而不是聰明的孩子,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
因原生家庭之故,高中時立志要當幼兒園老師,父母在我7個月大時,生意失敗以離婚收場,從小到大由阿嬤一手照顧,患得患失家庭中長大,因此對於班上來自弱勢及特殊家庭的孩子,總是給予更多的愛,始終相信,童年生活有滿滿愛長大的孩子,未來更有力量去面對更多挑戰。
大學時期修畢幼教及特教學程,一畢業後公費分發到目前服務的學校—西門國小附設幼兒園,21年教學生涯,歷經學前特教班、融合班及普通班,從92年轉型學前融合班後,迄今持續推動融合教育,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珍惜和特殊幼兒遇見的緣分與保有一顆堅定初衷的心,因為愛孩子,願意一直在這裡,希望從這個班級畢業的孩子,永遠記得有一個愛他們的邱老師等著他們。
總是以張文亮教授《帶著蝸牛去散步》的故事提醒自己要放慢腳步眼光放遠,學習的路很漫長,別人一次學會,特殊孩子可能一百次都學不會,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禮物,學習目標不盡相同,有一天會開花結果,只是時間早晚,一定不要放棄,點滴付出皆在紮穩根基。
每年五月收到特殊生安置名單後,會先安排相見歡,拿到評估報告後,瀏覽孩子能力概況,並跟家長連絡好報到事宜,當天將孩子帶來班上召開IEP會議,老師可以適時觀察這個孩子目前有什麼優勢能力,提早去了解孩子,減少開學後的磨合期,也能事先安排人力引導適應不良的新生,較快進入正軌。開會同時,也給家長一些挑戰任務,如:在家戒尿布、自己吃飯,陪伴孩子親師共同努力,唯一目標就是讓孩子更好。
孩子一進入幼兒園就是學習的開始,每個活動環環相扣,規律的作息相當重要,八大融合策略可以並用,IEP目標融入作息是一路以來秉持的做法,務必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心上。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如何對待特殊幼兒,其他孩子也會如何對待他。我們的教室裡充滿正向語言,告訴幼兒可以做的事,取代負面言語;課程進行時,採多層次教學,依據孩子的能力設計,協助搭建鷹架,發掘每個孩子的優點,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一片天,擁有舞台就能提升自信心及其成就感。
面對特殊兒家長,除了孩子漫長復健之路,家長的心路歷程也是跌跌撞撞,我會靜靜聆聽家長訴說苦衷,因為是共同奮鬥的戰友,給予擁抱支持,並告訴家長,「妳不孤單,我們會陪同妳和孩子一起成長」,打開家長心門,開啟一段有伴的旅程,透過老師及家長同心協力,孩子進步顯而易見。
班上常有各種學程參觀及實習學生,我一直希望可以在這些未來的幼教或特教老師身上播種,讓他們將班級感受到的溫暖,帶到未來的工作場域,將愛傳遞給每一個孩子,以媽媽的心去愛天下的孩子,視如己出無私奉獻,秉持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公平尊重對待每個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3-5歲是黃金期,錯過了就要花上更長的時間,盼老師們伸出雙手,助他們一臂之力,牽著他們的手往前走,路上的大小石頭有很多,有可能會踢到、絆倒⋯⋯您是否願意當那個引導孩子踩著石頭、跳過石頭、繞過石頭的那個貴人呢?除教學現場外,路上遇到這些不一樣的孩子,多給予他們善意的微笑,讓他們可以真正融合在這個社會上。願大家都成為孩子的真愛,一起注入暖流在孩子心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