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
近幾年本園收托的特殊需求幼兒人數逐年攀升,在收托特殊幼兒的過程中發現,若能有巡迴輔導老師的支援和建議、專業團隊的配合、行政的支援以及家長的共同合作,不僅對於班級老師在教導幼兒上,會更加得心應手,對家長而言,也能減低壓力和焦慮,對於特殊需求幼兒的能力提升,也有顯著的幫助與進步。
目前本園的特殊需求學生,入學方式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依循學前鑑定安置方式入學,另一類是則以一般生的方式入學,入學後由班級老師發現學生有特殊需求,再至醫療院所進行聯合評估。以下將簡單列出兩類入園模式特殊需求學生的輔導流程:
一、經鑑定安置方式入學之特殊需求學生的輔導流程
- (一)經鑑輔會安置
- (二)接收安置個案
- (三)聯繫家長
- (四)開學前的準備
- (五)期初IEP討論幼兒需求
- (六)提供相關輔導資源、社會補助:巡迴輔導老師、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
上述流程中,開學前的準備,是影響到特殊需求幼兒剛入學的適應期的關鍵,開學前,園所需事先跟家長聯絡,了解幼兒能力需求,並讓家長了解入學後幼兒需具備的能力,讓家長有足夠的時間在開學前,教導幼兒學會相關技能,以縮短幼兒的適應期。
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思考幼兒入園後可以做哪些的調整,且不讓特殊需求孩子在班級中顯得特殊,例如利用文字加圖片製作作息表張貼於教室內,不僅能讓自閉症的幼兒理解活動的次序,也能讓班上的新生增加安全感。
二、以一般生身分入學之特殊需求學生的輔導流程
- (一) 觀察、蒐集資料
- (二) 同理家長、正向溝通
- (三) 進入聯合評估程序、取得聯合評估報告
- (四) 通報特教資源中心
- (五) 申請相關輔導資源、社會補助支援
其中最具挑戰的部分,是與家長溝通的環節,除了要讓家長了解孩子有特殊的需求外,還要讓家長願意帶孩子到醫療院所做評估,此時溝通結果也會影響到親師互信的關係,可謂是相當關鍵的部分。
與家長溝通之前,老師們必須先同理家長的心理,體諒家長要認清孩子有特殊需求時的無助和茫然,並站在提供學生資源的角度,讓家長知道老師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有所進步及成長的,也告知家長孩子接受評估後可以得到的協助與幫助,以及未來可能的進步狀況;筆者曾輔導一位家長,告知家長孩子發展稍顯弱後,但若能把握0-6歲早療的黃金期,儘早接受評估及相關療育課程,將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且學校部份也可以幫她申請免費的特教資源,相信學校和家庭一起幫助她,以後上國小時需要握筆寫字就不會有困難,表達一起幫助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未來能更輕鬆、快樂的學習。以這樣的角度和方式跟家長溝通後,家長願意主動帶孩子到醫療院所作聯合評估的比率非常的高,且評估後加入其他專業的協助,幼兒也都能有相當大的進步。
另外,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入園就讀的幼兒,在學習適應輔導,都是需要親師密切合作與配合,以本園為例,老師會密切的跟家長溝通孩子的在學校的學習適應狀況,以及說明處理的方式,並請家長在家也跟孩子一起練習。若孩子持續在醫療院所上治療課,我們也樂意請家長分享孩子上課的內容,並視情況的安排在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在不同情境,面對不同的人,都用同一種方式,孩子更能將學來的能力運用的各種生活情境中。
結語
特殊需求幼兒的介入絕不是園所本身的單打獨鬥,而是與其他專業團隊及家庭共同合作的結果,只有結合各團隊一起服務特殊需求幼兒,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最佳發展利益,以提供幼兒最適當的教育方案。
|
|
利用視覺提示讓幼兒對幼兒園作息有概念 |
相關專業入園輔導 |
|
|
期初跟家長開IEP會議了解幼兒需求 |
適當的課程調整讓特殊需求學生能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