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雲 新竹市港南國小校長

 

《摘要》

港南是一所大自然的學校,校訂課程取材於學校及社區環境,近年來在知識性的學習之外,又加入藝文展演與數位創客等元素,讓孩子有多元展能的舞台。


港南的校訂課程是這樣長的!

  港南向來以「大自然的學校」自居,以「自然、健康、善心」為學校願景,我們希望培育熱愛自然、擁有身心健康和善心善行的孩子。從103至110學年度,在校訂課程的發展模式,我們採先在非正式課程的活動或營隊試作,再導入正式課程實施的課程發展模式;在課程的設計與規畫方式,則是以正式課程中的自然與社會領域的學習目標為主軸,盤點學校現有資源,含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及寶貴的科展成果,再以加深加廣或是置換教材的方式辦理;在課程評鑑方面,則視「期初規劃報告與討論」和「期末成果分享與回饋」為必要的課程研討歷程,並在學期中保持彈性、不時地做滾動式修正。

 

先從認識校內環境做起

  近七年來的校訂課程,可以108學年度為一個時間節點,分成前後期。在108學年度之前,本校校訂課程的素材,除了保留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初期編纂的「與大自然牽手」和「港南野鳥小詩集」之外,還盤點歷年來關於海口溝生態的科展成果,以及隨著領域課程的需求,而營造與開發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因此,我們將校園裡最具特色的海洋司令台、飲水思源親水池和蝴蝶生態,均納入校訂課程的素材。而學生越來越亮麗的學習表現,隨著校訂課程的精實發展,逐漸展現在校園生態導覽與環保戲劇展演中。校訂課程雖以「走讀港南」為題,但是,在108學年度以前,學生的學習範疇是以校園與緊鄰校園的海口溝為主。從108學年度起,才真正地走出校園、走讀「廣義」的港南,舉凡香山濕地所屬的金城湖賞鳥區、港南運河、賞蟹步道⋯⋯等等,均是108學年度走讀港南的學習範疇,而「金城鳥語」逐漸成為校訂課程的主軸,也是學校辦理環境教育與親子共學等相關活動的主題。

 

從「金城鳥羽」到「金城鳥語」

  金城湖,加入「走讀港南」的正式課程範疇,源於108年度。當年,本校以「金城鳥語」為題,參與本市環境教育計畫,這是一個扣緊微笑水岸與生態保育的環教活動。在這一年,我們結合53周年校慶運動會,由各年級師生選擇所喜愛的金城湖鳥類,包含大白鷺、小白鷺、小環頸?、小水鴨、高蹺?和翠鳥,在校慶前夕,由教師引導學生創作。接著,我們仿清明上河圖,將學生的作品以「金城鳥羽」為名,共組一幅「金城鳥羽百鳥圖」。自此,金城鳥羽和學生的學習有了連結。爾後,親師生密集地田野調查金城湖鳥類生態,而田調資料則陸續成為走讀港南的素材,同時觸發本校辦理金城鳥語親子團和數位創客營的構想。

 

培養關懷社區環境的孩子

  在108學年度之後,因為新課綱的實施,以及學習範疇納入社區環境,所以,我們得調整各年級的校訂課程的學習內容。於是,我們秉持本校課程發展、設計與規劃的模式,先將金城湖、港南運河風景區和賞蟹步道這三個場域的生態與人文環境,列為暑假金城鳥語數位創客營的主軸;爾後,在中、高年級的校訂課程中,將探討臺灣招潮蟹與紅樹林生態、金城湖的本土與外來種鳥類生態、港南運河風景區的海岸退縮等議題,納入校訂課程中,讓學生認識、了解與思辨人與環境的議題,進而激發維護社區環境的志工精神。因為有了校訂課程的學習,學生的藝術深耕戲劇表演的題材就以此為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口語表達、劇本創作與肢體展現,將本市搶救台灣招潮蟹的歷程、金城湖的高蹺?傳宗接代與生存危機,以及港南地區海岸退縮與海廢的問題,一一搬上舞台,透過公開展演與媒體平台完整地呈現學習成果。

 

一個鳥會生蛋的地方

  以「金城鳥語」為題的課程,不僅在正式課程中的校訂課程裡發展,在非正式課程的學生「數位創客營」和親師生的「親子共學營」中運作,即使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我們依然透過線上學習,結合本土語言教學,完成「金城鳥語」的多媒材親子繪本製作。「一個鳥會生蛋的地方」是一部由家長魏寶炫女士所拍攝,紀錄金城鳥語親子共學團運作的紀錄片,其所要表達的是:原來家鄉就有許多寶貴的資源,只是我們並不知道而已。在港南,我們持續地發展校訂課程,其目的也是在於帶領學生認識所居住的土地,秉著善心從事善行,愛護賴以生存的土地與周遭的人事物。

 

 

校訂課程二年級期初設計報告

二忠海口溝奇遇記

二忠到金城湖賞鳥

二忠賞鳥的學習任務

金城鳥語影片欣賞

金城鳥語數位創客營成果發表

109港南嬉遊記定裝照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