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前開始,ㄧ股寧靜的學習革命風潮從日本席捲到了台灣,西門國小也覺察到了這波教育改革的契機,開始思索如何翻轉成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如何實踐教師互為學習對象的理念。於是,從102學年度開始,我們辦理了一系列活化教學研習,鼓勵老師改變教室座位安排,並嘗試以分組合作的方式來設計教學活動,像是安排討論、實作、組內練習、共同產出……等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更重要的是,我們從103學年度開始,推出了「教學分享」的制度,鼓勵校內教師能夠開放自己的教學現場,讓其他夥伴也能夠以自我專業成長為目標,藉由公開觀課來提升課程與教學的專業能力素養,形塑出教師同儕充分合作的「學習共同體」校園氛圍。
本校三年級的廖念生老師已經是教學年資超越20年的資深教師,在這學期教務處所辦理的11場教學分享場次中,念生老師幾乎場場必到,包括校內的實習老師教學觀摩,只要時間上可以配合,念生老師也幾乎不缺席。出於好奇,詢問這位老師對於「公開觀課」的看法,並作成簡短的訪談記錄如下:
問:「請問老師為何願意花費這麼多的時間來進行觀課?」
答:「因為我很喜歡和孩子互動,會想藉由觀課來學習其他老師在教學上的優點,讓孩子的學習可以更深入、更精緻。」
問:「在這學期的觀課場次中,老師的收穫有哪些呢?」
答:「從英語課的公開觀課中學習到,以學生的能力差異來安排各小組成員,例如每組的1號同學是程度最好的同學,在佈題時就可以詢問較有挑戰性的問題﹔另外,這堂課中還教導我每個小組也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讓課堂的討論更多元。參與實習老師的教學觀察,其實可以學習到指導老師整個教育哲學及技巧的精華,像是這學期學習到低年級國語課用韻文口訣教授生字的結構,是非常的有趣方法,這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另外在實習指導教授和實習老師的議課過程中,也學習到要檢視自己在活動設計時有沒有扣緊學習目標,不要只顧活動是否有趣,實習老師的盲點,也可能是我在教學上會出現的盲點,可以幫助我進行教學上的省思。」
問:「參與這麼多場的公開觀課,會不會覺得很累、或負擔很大呢?」
答:「抱著學習別人優點的心態去觀課,把學到的東西實際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看到學生因為教學的微調而學到東西,或是在對話過程中產生了火花,那種感覺真的非常開心! 而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能試著去幫助別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友善、被尊重的氛圍,整個班級氣氛和合諧度也都大大的提升,這樣的收穫讓我覺得非常值得。」
問: 「您這學期也開放了ㄧ節教學分享,請問支持您這樣作的動機和想法為何?」
答: 「我覺得自己的教學並沒有比較優良,但如果有人認同我在教學上的想法,也願意跟我交流,我願意開放自己的教學,提供別人在教學上的一點參考。畢竟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位老師都有獨特的風格和關注的焦點,透過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貴的經驗,如果能透過公開觀課,彼此分享和交流,無形中都在累積個人教學智慧的資本,而這樣的智慧資本往往是在書本裡學習不到的。」
推動公開觀課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教室的圍籬,透過課程觀摩與討論、教學反思與回饋,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而從一位實際參與的現場老師身上,我們的確看到了公開觀課所帶來的效益,也見證了佐藤學教授在學習共同體中追求卓越的哲學性,在教學現場中被實踐。謝謝西門的教育夥伴們,讓我們在追求更美好的教育未來的路途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
活化課程系列研習的備課研討 |
公開觀課時小朋友分組討論的情況 |
|
|
教室裡最美的風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