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善用行動載具
推動智慧學習
新竹市數位學校
-載熙國小「e學中心」亮點大公開
載熙國小英語聽力大突破
數位清字教學效能- 英語字的聽析
(Auditing Clear word)學習法
 
載熙國小英語聽力大突破
數位清字教學效能-英語字的聽析
(Auditing Clear word)學習法


載熙國小彭博裕主任
 
分享
 
2-1-1從識字的效能開始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頻繁,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從資訊、科技、工商業、乃至高等教育,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之重要溝通工具。而透過英語學習,學生可體驗不同的文化,增進其對多元文化之了解與尊重。因此,重視英語教育已成為多數現代國家的教育趨勢(教育部,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英語教學提前至國小階段實施,英語檢定考試的舉行,大學部分課程以英語教學,顯示國人對英文學習的重視及決心,也造成一股全民學英語的熱潮(楊朝祥,2003)。在台灣英語屬於外語的學習,大多數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僅限於課堂上,不僅時間短,次數少,加上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和時間長短不同,造成學生英語程度頗大的差異。因此,教育部頒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明確指出,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必要時應實施診斷性評量及安置性評量。以瞭解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並予以改善。

字彙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擁有足夠的字彙量可以使我們在語言的傳遞上更為精確、流暢,意念的表達更為精確。發音除了是學習字彙的基礎外,也是學習英語的四大要素:聽、說、讀、寫中「說」的基礎。過去國內英語發音教學主要以KK音標為主,自九十學年度起,「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明確指出,國小階段英語教學之閱讀能力中第3-1-2 「能應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讀出單字。」以及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中第5-1-4項「能利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瞭解英語拼字與發音間規則的對應關係,並能嘗試看字發音。」字母拼讀法(phonics)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應用概念構圖與模糊法則,同時結合模組化網頁課程,以英語字母拼讀法(phonics)為例,嘗試建置一線上智慧型診斷評量系統,系統除了能診斷學習者在字母拼讀法(phonics)上的問題外,並且結合教材資料庫能提供學習者需要加強的模組化網頁課程,使學習者在測驗結束後得到立即回饋與補救教學課程,有效解決學習者學習概念上問題。

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分為:
(1) 字母拼讀法(Phonics)
(2) 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3) 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
(4) 模組化網頁課程

分別說明如下:
2-1-2字母拼讀法 (phonics)
字母拼讀法原本是以英語文母語的人士用來認字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於使閱讀者能見字拼音,聽音認字,進而了解語意。 Phonics在國內的譯名不一,有所謂的「看字識音」、「自然發音」、「直覺發音」或「字母拼讀法」等譯名。字母拼讀法(Phonics)教學也可稱為字的分析的教學(instructions in word analysis)、解碼(decoding)及聲音和符號的關係(sound symbol relations)(胡潔芳,2000)。字母拼讀法(Phonics)是一個讓兒童能分解單字,以取得近似的發音所需的工具(Lapp, D., and Flood, J. 1997)。Flesch 是字母拼讀法(Phonics)最重要的提倡者及代言人,他認為除了字母拼讀法(Phonics)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字母拼讀法(Phonics)在教導兒童認字的功能(許儷馨,2000)。所以,字母拼讀法(Phonics)教學可以幫助學習者學會拆字解碼,進而達到能快速認字的目的,如此一來,學習者就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文章理解與學習上。

2-1-3課程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Novak及其研究夥伴們,根據Ausubel的學習理論,花了十餘年的時間所有研究出的一套教學方法,可作為教學、學習、研究、及評量的工具使用,此方法稱為「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Novak, 1990;余民寧,1997)。概念圖(concept maps)包含層級結構 (hierarchical structure)、漸近分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與統整融合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等三個基礎性依據的圖像表徵,此圖像表徵能呈現一組概念與內嵌於命題架構下的意義;同時,藉由連結線與連結語的方式,還能表達概念與概念間的關係 (Novak & Gowin, 1984);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連的概念則構成命題,隨著連結線的方向指引,不同命題間的關係亦漸次拓展,拓展的同時,也讓相連的概念獲得進一步的深化(Starr & Krajcik, 1990)。也就是說一個概念的形成是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基礎概念所奠基而成的。例如,要學“乘法"之前必須先有“加法"的概念。因此,本研究採用概念圖來做為診斷評量的依據,以評量出受測者的概念結構,進而瞭解受測者在學習上的問題之所在。

2-1-4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
當學生的學習困難持續不斷發生,無法以形成性評量的結果找出補救措施解決時,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去分析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及其原因(郭生玉,1990)。此時,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施行診斷性評量,因為診斷性的評量是一種綜合且精細的評量型態,透過這樣的評量過程,可以發現學習者在學習的某特定學習內容或技能操作上的問題,進而採取補救教學的策略(錢宏偉,潘靖瑛,2002)。

2-1-5模組化網頁課程
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有研究者提出模組化網頁課程,其精神與編序教學法類似,所謂「模組」(module)是指「短程、完整的單元,此種單元可和其他單元聯結而完成較大的工作或達成較長程的目的」(李隆盛,1996)。而模組化網頁課程是指一種利用資訊技術之特性所發展出的教學單元活動設計,為一個單元包裝(package),可以和其他單元自由組裝成一個大單元、一冊(一學期的課本)或一套整合的橫跨領域教學課程(張政亮,2001)。與一般傳統式教材(如課本、測驗卷)最大不同處在於「模組化網頁課程」利用所謂的超文件格式(如HTML語言),以「教學活動」為單位,再將教學活動依教學目標組合成一個獨立的單元,然後由使用者自行組合各個獨立的單元,形成符合不同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設計」。就好像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依照課程的進度或學生的程度來編製教學計劃,而每一個小單元的教學計劃我們便把它視為模組單元,學生可透過模組之間的聯結學習,達成老師所規劃的教學目標(方建良,2004)。本研究希望學習者進行診斷評量後,能針對學習者概念模糊或不清楚的地方,提供模組化網頁課程,使學習者立即學習,達到有效學習與概念強化的目地。

2-1-6系統架構
本研究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受測者經由概念構圖所建置之試題進行診斷評量,評量後系統會針對受測者不精熟的概念單元提供模組化網頁課程教材,使受測者獲得立即回饋,並進行補救教學,達成學習的目標

2-1-7教學系統概念構圖
本研究主要將字母拼讀法的概念分成字母與拼字兩個階段。
字母階段在字母的階段中,學習者主要是學會使用字母與聲音的概念關係並用此概
念來讀字。剛開始,他們可能只使用其中的一兩個字母來解碼,但當他們獲得此項技能時,他們會開始使用所有字中的字母來做為閱讀時的解碼工具。當學習者已熟習解碼技能後,即進入拼字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學習者以更長的單位來解碼文字,如:hen 不再以h-e-n 的方式來解碼,而是改以h-en 的方式來認字,最後,在多次連結和練習下,學生能以整個單字作為解碼的單位。在施實診斷測驗時,本研究將字母階段分成Beginning sounds和Ending sounds,以測驗學習者對字母的精熟程度;拼字階段則分成Onsets and rimes、Segmenting words和Substituting sounds to make new words三個概念,如圖2所示。

2-1-8驚人的學習效能,數位的心流反應(mental flow)
架構在挑戰(challenge)與技術(skills)平衡狀態的心流模式:心流是被概念化成為在特殊情境下個體挑戰與技術認知平衡下經歷所出現的最佳心理經驗。兩者之間呈現了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如圖1 所呈現。

圖 1 挑戰與技術間的動態平衡 來源:Csikszentmihalyi (1975, p. 49)

根據這個早期的心流模式,個體在某一個時刻中,其對於在其眼前的挑戰有了認知,而他也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能夠去面對這些挑戰。如果從活動而來的挑戰超出了個體自身具備的技術能力,這時候就是處於高挑戰低技術的情況,個體就會處於焦慮的狀態。相反的,當所面對的挑戰低於個體本身具備的技術能力時,這時候就是處於低挑戰高技術的情況,個體就會處於無趣的情況。如果個體處於挑戰與技術能力相平衡的情況,這時候個體所處的情境就會觸發心流狀態的產生,也就是說,要進入心流,個體必須在某個時刻其所認知的挑戰與其所具備的技術能力能夠相契合。

在 Csikszentmihalyi 近期的研究中(Csikszentmihalyi, 1996),心流的結構已經被分成九個面向,分別為:1. 清楚的目標, 2. 立即的回饋; 3. 個人技巧與所面對的挑戰處於平衡, 4. 行為與知覺而為一, 5. 注意力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6. 潛在控制力的感覺, 7. 自我意識的喪失, 8. 時間感的扭曲, 9. 經驗變成內發的自我酬賞(autotelic)。這九個面向中,「清楚的目標」與「立即的回饋」,可說是心流經驗的先行條件,強調的是行為必須目標明確且回饋立即清楚:唯有在此種狀態下個體才會經歷心流,否則身處在一個不知何者當為,也不知行為結果成效如何的情境中,個人實在很難投入該項活動或行為。

不同學生發展出不同程度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在「個人感覺能力與所需技能程度間產生平衡」,我們發現學生接觸中等以上的艱難程度,需要靠此平衡的感覺才能將使心流維持較長的時間。學生學習的個人能力(技術)與所面對的挑戰間,若要取得平衡,代表個人必須維持全神貫注於所面臨的挑戰,否則就難以再維持平衡狀態。並且許多學生「自我的感覺消失」經歷各種不同挑戰後,經歷此種狀態學生,常以「超越自我」來描述這種感覺。另外也產生在「時間感扭曲」,當學生經歷心流時,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或是特別慢,幾秒鐘的時間卻感覺像永恆般長久,或是幾小時的時間有如轉瞬間般迅速。「內發的自我酬賞」指的是個體經歷心流時,不感覺需要外在目的或酬賞,也不是追求高峰或烏托邦,而唯一的目的是要繼續保持此一愉悅的經驗感覺,因此在行為結束之後,個人會有內在酬賞產生,並覺得自尊心得到提昇, 自信也因此而加強( Massimini &Carli,1988)、並且願意付出相當代價再次從事相同的活動,期望藉此再次獲得心流經驗。此時對個體而言,行為與目標只是為了獲得心流經驗的一個必經過程而已。學習成就大幅度提升。

分享
 
善用行動載具
推動智慧學習
新竹市數位學校
-載熙國小「e學中心」亮點大公開
載熙國小英語聽力大突破
數位清字教學效能- 英語字的聽析
(Auditing Clear word)學習法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