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動手做實驗 科學好好玩
巧遇「知音」-肯特管
參與教專
讓教學更美好
雁陣成行的社群經營
育賢國中活化教學專業團隊
 
參與教專,讓教學更美好

虎林國小張育瑗老師
 
分享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簡稱教專)一詞對老師們來說並不陌生,只是一般老師們聽到「教專」兩字,總會與「評鑑」或「考績」聯想在一起,儘管教育部再三強調與教師考績脫勾,但仍止不住教師對它的懷疑。隨著教專計畫愈臻成熟,參加教專的教師需繳交的認證文件也愈來愈多。因此,筆者身為本市教專輔導員常會聽到現場老師說,教專對他們來說就是要繳一堆作業、平常已經夠忙了,沒時間做教專、等真正要評鑑時再參加吧!

在筆者與許多學校教師面對面的過程中,除了上述的說法外,也常會有老師提出已經在做翻轉教育或是學習共同體了,這些都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與教專觀課要看老師的教學似乎相違背。但,果真如此嗎?也有許多老師對要打開教室讓同儕進行觀課有很大的壓力,常會對夥伴說「等我準備好你再來觀課吧!」,只是,什麼叫「準備好」?

教專~讓教學者「參與決定觀課重點」的角色

筆者擔任教專實體課程研習的講師時,一定會跟參與的教師說教專的教學觀察並不是「教學觀摩」,教專的核心價值是希望利用教學觀察三部曲,透過夥伴一雙善意的眼睛,幫助教學者達到有效的「教」與「學」。教學觀摩是一種教學演示,可說是一種示範教學,它往往令教學者耗盡力氣、準備華麗的教具、設計創新教學活動,但常不符合實際教學情況導致無法持續。

而教專的教學觀察則必須在觀課前,教學者提出觀課教案,並與觀課者簡述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理念等,也就是自己該節課到底要「教什麼」、「要如何教」以及「怎麼知道學生有沒有學會」;與一般教學觀摩有差別的地方是,教學者必須提供觀課者該節課的「觀察的工具和焦點」。這一點很重要,以往的觀課大部分是觀課者對於教學者廣泛的依據自己的觀點作評論,但往往評論的重心可能與教學者目前所在意的重心不同、進而造成誤會或導致課後討論時流於形式、無法真正幫助教學者想要先精進的部分。在觀課完後,教學者與觀察者需進行觀課後回饋,由觀察者引導教學者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透過課前會談、課室觀察及課後討論,這三個持續且互動的歷程去幫助教學者,是過程導向而非目標導向。教師為學習共同體,彼此朝向專家教師為目標,這,就是教專的核心價值。

從「自己開始的改變」到「不一樣的教師風景」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供教師一個自發性改變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草根理論中所提到的由下而上的改變。沒人強迫自己需要加入,是因為老師自己想要更好,所以願意加入社群。我想找到教學夥伴、我想在教學上精進、因此我願意打開教室讓不同的聲音進到課室裡」,這段話出自北門的易宏老師。在一場與北門老師的座談中,我聽到資深老師說,透過與較年輕的夥伴配對,他學到了年輕人的班級經營,而與她同組的初任老師則回饋說,在觀課前會談,資深老師給予許多教學上的意見與建議,讓她獲益良多。而在與香山國小的座談中,也有老師提出,他從不知道他所授課的單元可以這樣教,參加教專這他這個觀課者學到更多。

現在的老師已不能鎖在自己小小的王國(學校、教室)裡、拒絕任何人侵犯自己的疆域;反之,教師應該視教學觀察為正常的現象、他們是讓教師轉化的動力。一位北門的老師為參與教專做出結論:我常常反思,到底是什麼因素讓我們害怕被觀察,因此我認為從師培課程裡、應該要存在培養教師具備「評鑑自己」的能力,而現在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另外、我認為現在的老師不該單打獨鬥,教師社群的存在是必備的。我深深記得在紐西蘭尋羊記影片中、看見在不同文化教育體系下的教師裡存在著多麼迷人的教師文化。教師每天早自習開始,「自發性」群聚一起討論課程、設計學習單、討論如何幫助學生任何的學習…等。我相信台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如果真正被落實、的確能在教師間塑造不一樣的文化風景。


分享
 
動手做實驗 科學好好玩
巧遇「知音」-肯特管
參與教專
讓教學更美好
雁陣成行的社群經營
育賢國中活化教學專業團隊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