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 | 教育願景 | 編輯小組 | 投稿說明 | 連絡我們
 
科展指導之經驗分享 動手玩科學
—浮沉子
論動手做實驗
科學好好玩
翻轉教育
打造科學Maker的時代
 
翻轉教育—打造科學Maker的時代

國立科園實中國小部李素滿主任及教學團隊
 
分享
 
 

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配合學校的特色、家長期許、社區資源、學生特質所產生的「學校本位課程」,本校教師充分發揮所長,常年來皆以科學遊戲融入自然科學教學中,嘗試從科學教育課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精神。然而「翻轉教育」時代來臨,提倡學習的主體回歸到學生手上,試著讓學生負起更多學習的責任。因此,由學生參與設計科學遊戲相關課程的「科學園遊會」教學活動應運而生。希望以生活化的遊戲方式拉近學生與科學的距離,並提高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動機及成效。接下來,由自然科老師們所設計的「科遊大賽」趁勢登場,很快就成為學生們的參賽目標。藉由「科遊大賽」,孩子們對科學參與的熱情,來到最高點。一直到由校內主辦的「科學展覽」,學生從尋覓合作夥伴、自訂研究題目,到邀約指導老師,那份對科學探究的熱情,在不知不覺中已遍佈實小校園。

「科學園遊會」是由六年級學生試著從以往三~五年級學過的科學遊戲課程中找尋靈感,並利用生活的素材結合科學原理設計遊戲關卡,讓同儕與學弟妹們闖關。從下學期期中考結束後,便開始著手進行科學園遊會的準備工作,至期末考共有七週的時間,六年級學生需自行搜尋適合的遊戲題材,經由與教師討論,並於台上教學演示後,修正遊戲細節及製作關卡海報。六年級學生亦會事先進行班級內部的闖關,不僅同儕能提供修正遊戲的參考意見,亦能增加自我學習科學的機會。

除了由六年級學生主導遊戲課程內容設計外,教師需找尋三到五年級中,上課時間相對應的班級,利用連續兩節課的時間進行闖關。闖關活動前,教師先將闖關卡發給闖關學生,並說明注意事項後,即進行大約50-60分鐘的闖關活動,每個關卡不限時間,由學生自由闖關。若七個關卡全部挑戰成功,可再進行魔王關卡的挑戰,以配合其他同學的闖關速度,活動結束後,由原班教師帶回教室填寫回饋單並發下獎勵品。每次活動後,在六年級的關主臉上,看到了當老師的成就感;在闖關的學弟妹眼中,也看見他們所流露出玩科學的喜樂!

除此之外,近三年中因參與新竹市政府所舉辦的「國中小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本校自然科教師也自發性興起辦理校內的「科遊大賽」,讓國小四、五年級學生能自由組隊參加,希望透過科學遊戲闖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意與潛能。

「科遊大賽」是由全體自然科教師設計科學遊戲闖關內容,共計六個關卡。由四及五年級學生自由組隊,每隊至多6人(3男3女)。並邀畢業的六年級學生擔任小義工協助各關主老師。藉由活動三週前的「賽前說明會」,讓報名參加的選手們了解比賽內容,他們就要利用課餘時間自行找材料練習,老師不予協助。於下學期期末考後擇一半天進行闖關挑戰,每隊須依序進行所有的關卡,為小組爭取積分,成績計分標準於競賽當日,才由各關關主統一說明。各組比賽結束後,發放參加獎,並統計成績進行排序,視各組成績積分表現取最優前三名及優勝隊伍數組,頒發獎狀及獎品。打從比賽辦法一公布,就感受到學生們旺盛的企圖心及主動學習的精神,至比賽當天更是high到最高點!選手們需在有限的時間內群策群力挑戰各關,而教師精彩的關卡設計,讓孩子即使沒得名,也玩得很愉快!

由上述的兩項活動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本校的自然教學活動,從中年級就開始培養觀察能力及學習興趣;高年級則著重動手將科學融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之間的連結及課程上額外能力的培養,都對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及興趣,有著承先啟後的重要性。接下來老師們就會鼓勵學生「更上一層樓」,參與專題研究-「科學展覽」。老師們通常會帶領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一兩項簡單的實驗,從中培養孩子觀察、紀錄、電腦圖表製作及描述的能力。指導孩子會自己紀錄、自己學習、及掌控的實驗進度,進而完成參加「科學展覽」之目標。

實小的「科學園遊會」教學活動安排,已在本校進行將近六年的時間,而「科遊大賽」也即將邁入第三屆。至於參加新竹市的科學展覽競賽,本校一直有著優異的成績表現,參加的數量也幾乎是竹市國小組之冠。除了仰賴自然科教師的專業知識與積極籌備外,家長與行政資源也要能全力配合,讓所有活動能更加順利進行。期望藉由好玩有趣的科學遊戲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創造力、思考認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促進學生間的團隊合作。這會是所有實小的自然科老師們,永遠努力的目標。


校園尋蟲樂,哇!超吸睛的寬腹螳螂 科學園遊會,空氣砲關卡
本校科遊大賽,如膠似漆關卡 校內科展指導,風趣橫生

分享
 
科展指導之經驗分享 動手玩科學
—浮沉子
論動手做實驗
科學好好玩
翻轉教育
打造科學Maker的時代
 
 ▲TOP
版權所有©2014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03-5220684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hcepaper@ms.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