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湖國小座落於新竹市東區,與新竹縣寶山鄉相鄰,相較於市區學校而言,校園的周圍環境與校舍建置顯得優美清靜;年輕的學校初始建立,也本著現代社會所需及放眼世界的國際觀進行籌設。近年來,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的議題在國際教育中受到相當重視,臺灣地區除了制定環境教育法規外,在倡導與教育之間,如何真正落實於生活中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一、綠建築環境與建設奠定低碳學校根基
青小自創校初始便以親近土地、保育環境、空間美學等一貫初衷為建校理念,憑藉綠地、風向、陽光、雨水等自然優勢條件,建置節能環保的綠建築校園,獲得認證核可的綠建築標章。著重建築與數位科技完美結合,同時不失人文關懷,以傳統紅瓦斜屋頂,及社區化校園,朝向無紙化未來學校邁進。
(一) 特色建築,低碳校園
1. 斜屋頂
校舍皆以斜屋頂為主要建築,多層次設計避免建物吸收過多日曬溫度並幫助散熱效果,同時輔以紅磚瓦片式設計,使校園兼具景觀與節能功能。
2. 幸福噴霧
學校草創初期有眾多設備措施亟待建立整備,承蒙家長會諸多協助,出資協助學校建設降溫噴霧機,配合校舍綠建築中雨水回收再利用之設備,使夏天時能達到降溫並具驅蟲效果。
|
青草湖國小是節能環保綠建築校園 |
3. 自然優勢
校區四周綠地環繞,教室空間採自然光源設計,並考量風向規劃座落方位,使室內通風良好,降低夏季時節悶熱感,間接降低電器使用頻率。
(二) 經營社區學校,重視生態保育
1. 環湖自行車道
校園周邊為自然生態區,校園社區化,結合觀光休閒,未來預備規劃自行車道,鼓勵學生進行生態探索,結合課程,強化自然保育教育。
2. 假日遊學
強調在地學習與在地文化結合的概念,結合青草湖八景,社區人文環境特色,落實環境保育生活化。
3. 未來學校
行動學習翻轉教育,社區校園成為學習場域,E化環境建置,使行政流程無紙化,學習素材多元化,大量減少紙類印製。
二、教學團隊規畫課程與教學,為低碳教育扎根
環境教育若能與生活及周遭環境結合,對孩子的影響將更為深遠,也更能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心,因此青草湖教育團隊設計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一) 校園潛在教育,隨機融入教育議題
建置省水龍頭、兩段式沖水馬桶,從生活中體驗水資源的珍貴,並透過班級分享【省水計畫】、議題討論【海豚保衛戰】、活動設計【一瓶水過一天】強化概念。
|
節能環保融入生活習慣中 |
(二) 結合在地資源,規劃校本課程
順著地利之便,學校周遭的環境變成了最好的課堂。鄰近的青草湖是我們的教室,擁有數十年有機種稻經驗的唐爺爺是我們智財庫。因此我們結合在地生活,規劃校本課程,低年級為親親自然、戀戀客雅溪;中年級為花現青草湖與青草湖大冒險,高年級則是設計幸福稻場。
|
我們的自然優勢,環境教育無所不在 |
1. 青草湖大冒險
課程設計藉由製作水船流放,藉此觀察客雅溪流向到認識野外求生植物,都讓孩子們親身去接觸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並以iPad寫生及圖畫記錄下觀察的過程。
2. 高年級幸福稻場
時空變遷,國人飲食習慣也逐漸西化,青草湖地區緊鄰客雅溪,水源充足乾淨,適合水稻種植,因此青小結合了環境教育,讓學生有機會親近體驗生態環境,擴展視野,與社區結合,進行學童體驗種稻的課程,藉由體驗、觀察、記錄、分析等活動,讓學童有深度體驗稻米文化的機會,並結合深具特色的客家米食文化,讓學童藉由親身體驗親近農村文化,期望農業向下紮根,農業發展不要發生斷層現象。同時也邀請學童家長、志工、社區夥伴等共同參與,打破社區冷漠人際藩籬,藉由共同關心的議題凝聚學校與社區的向心力。
三、隨手做環保的生活教育,落實低碳學校教育目標
在生活的實際步調裡,青草湖國小是如何實踐的呢?
1. 大手牽小手走路上學去
青小的學區主要為柴橋里與明湖里,學生大多來自學校對面聚落社區,為提倡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並提升親子情誼,因此學校鼓勵學生走路上學,讓學生與家長能藉清晨時刻呼吸新鮮空氣,共享幸福時光。
|
從上學到放學,環保生活落實行動 |
2. 資源回收
舉手之勞做環保,學校在每個教室中設置資源回收桶,藉由分類回收達到垃圾減量,建立起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並養成學童隨手分類的生活習慣,用最簡單的方式幫助資源永續利用。
3. 隨手關燈、節能用水
電能、水資源一直都是台灣所關注的環境議題,如能達到隨手關燈、節約用水,不但節省能源,還能省錢兼顧環保,因此除了教育宣導及海報提醒之外,在下課及午餐休息期間提倡熄燈節能,如廁時也能依狀況節約沖水量,不浪費是首要原則,如果都能將這些小細節變成生活中最重要的習慣,我們便能真正落實優質環境永續經營。
|